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铁肩托起新东汽……龚天明

来源:□龚天明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31日 A+ A A-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如果跟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谈及汶川地震给家乡的人民、企业造成的灾难,现在想想还是痛心疾首。

2008年5月12日那天,我在成都双流机场,刚坐上去沈阳的航班。当时飞机还没有起飞,在地上滑动的时候,我突然感到飞机在剧烈摇晃,后来才知道是发生地震了。地震发生后,我们十九冶作为受灾企业,在积极自救的同时,担起了灾后重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的兄弟企业东汽集团总部距离震中仅有29公里,地震给东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带着家乡人的期望,带着十九冶的嘱托,2008年9月27日,我们正式进驻东汽重建的施工现场。东汽灾后异地重建工程占地2600多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中国十九冶承建的是东汽用于生产最大部件的静子大件厂房和建筑面积最大、钢结构安装量最大、施工工艺最复杂、建筑高度最高的铸钢厂房,以及工期最紧的铸铁厂房,还有中小件厂房和热处理粗加工厂房的部分钢结构制作,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钢结构制作安装2.2万吨,维护结构22.3万平方米,总造价高达4.2亿元。静子大件厂房工程是东汽第二个重建项目,也是最重要、建筑规模最大的厂房之一。厂房为单层钢结构,总建筑面积达43343平方米,建筑高度29.35米,钢结构制作量达6000余吨。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我,深知肩上的担子之重、责任之大。虽已过不惑之年,但之前攀钢、武钢、昆钢、南钢、邯钢、三洲特管、卢森堡国家贝尔瓦尔厂高炉拆运迁建、十九冶成都工业园二期等多项工程的参建,让我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这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如期完成东汽灾后重建工程。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为了鼓舞员工的斗志,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我在开工前的动员会上就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东汽的灾后重建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东汽的重建工作是十九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咱们要使出最大的力气,按业主的要求,精心组织,细化管理,用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干好这项工程,弘扬铁军精神!”不知是我的这番话鼓舞到了大家,还是大家在参建时多了份对家乡重建工作的迫切感情,从工程开始的那天,我就看到大家干劲十足!静子大件厂房的工程量巨大,但在现场施工的十九冶人坚守岗位,日夜奋战,30天的基础土建工作量20多天就完成了,并在10月19日成功吊装第一根钢柱。

2009年春节前的半个月,东汽的负责人找到我,说希望在参建单位各项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我们,在春节前完成静子大件厂房5163立式车床、2850龙门铣床、4.5×8龙门铣三套大型设备基础的施工。当天晚上回到住处的我辗转反侧,要到春节了,还想让工人们轻轻松松过个好年的,这下可得牺牲点跟家人团聚的时间了。大家会不会有怨言?工作起来还会不会有热情?我心里正犯着嘀咕,一阵敲门声打乱了我的思绪,我起身开门,站在门口的是高级工程师孙高军。他看到我就说:“龚总,咱们干吧!大家早就想好了,舍小家顾大家是应该的,好多的工人知道后都主动请战加班,说什么也要在春节前完成规定施工,不能给咱十九冶丢脸,不能给西部铁军抹黑!”听完这番话,我激动得连说:“好,好,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赶到施工现场时,早已是热火朝天的场景。总承包部项目管理处的彭兵处长和国际工程部国际项目处的张硼副处长正指导现场施工,见我过来,忙向我汇报工程进展情况。我看他俩眼睛红红的,就知道昨天一夜没有合眼。经过大家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大年三十的早上六点,我们完成了5200立方米的开挖量、2540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灌、80吨钢筋的绑扎、410个螺栓预留盒需安装的三个基础设施,而这一切的完工仅仅用时14天,可以说是十九冶土建施工史上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这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党和国家的问候来到施工现场,他握着田野董事长的手,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国家灾后重建作出的积极贡献!你们要继续发扬‘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坚定信心,战胜一切困难,为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东汽做出更大的贡献!”温总理的一番话更让大家明白了肩上的担子与责任!东汽的重建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重建家园的责任,我们唯有拿出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对得起温总理的嘱托!

东汽集团也对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予了认可与肯定。在2009年第一季度的东汽重建“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控成本、督廉洁”专项劳动竞赛活动中,十九冶荣获优秀组织一等奖。

当年6月底,静子大件厂房如期完成施工,7月20日,正式交付使用。静子厂房顺利交付的同时,铸钢、铸铁厂房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铸钢厂房建筑总面积为48174平方米,主厂房长度239.4米,建筑高度34.55米,是东汽重建工程中建筑高度最高、钢结构制作安装量最大、结构和工艺最为复杂的工程。铸铁厂房总建筑面积为36994平方米,厂房高22.95米,是十九冶承担的项目中工期最紧的。当时在东汽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只有20名,要完成14000多吨钢结构的制作、运输和安装任务,同时还要确保业主49台16吨至200吨不等的行车完成吊装,再加上土建、给排水等多个专业施工队同时施工,要在三个月时间完工,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4月底铸钢厂房NP、JK、LM三轴54根钢柱吊装工作时,每一根钢柱都重达45吨,长36.5米,而铸钢厂房设计高度也才34.55米,施工的地方过于狭窄、构件又太长,修建一条施工道路成了当下首要的任务。

由于新建厂房的选址原是农田,100多吨的履带吊车开上去并不稳当,而吊装工作又需要高精度。看到这里,我心急如焚,心想这样下去,工期就要拖延了!如何是好?我试着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天下午,我找到业主方面的负责人,向他们说明情况,积极与他们协商修路事宜。业主方面也看到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同意先修路。我们用30天的时间,修出来一条硬砂石作地基、局部垫钢板的通道,确保了吊装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确保质量的同时积极抓好安全工作,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任务,在当年第二季度“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控成本、督廉洁”专项劳动竞赛活动评比中,十九冶又一次荣获了优秀组织奖一等奖。业主在见过我们的“实力”之后,又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9月30日铸钢厂房5吨电弧炉出第一炉钢水。

阴晴不定的天气成了施工中最大的考验。当时正值伏暑,天公不作美,时而火辣辣的骄阳高挂空中,酷暑难耐;时而暴雨连连,倾盆而下,无法施工。施工电缆有时还会被其他施工方挖断,因天气因素无法施工以及停电造成的停工屡屡发生,但工期不能耽搁,作业队就像打游击一样,一有机会就立马施工。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刚进9月份的时候,一场大雨连下了7天,工地成了汪洋一片。雨一停,我们便立即组织抽水、排水,恢复施工。因为刚下过雨,工地上泥泞不堪,大家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运送材料、构件,没办法用车运,大家就一起动手,用肩扛、人拉。每次下班后,一个个都成了“小泥人”,但从来没有人抱怨过。在项目部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放着二十多箱方便面,那是大家的早中晚三餐的口粮。计财部的部长任昕说,有时候忙起来了,刚泡好的面也顾不得吃上一口就去工作了,等再想起来都凉了,拿热水再烫烫,凑合着一顿饭就解决了。谁要是生病了也不说,下了班回去打点滴,第二天照常上班。孙高军、雷斌、刘钢三位经理总是身先士卒,每天在施工现场一待就是十二三个小时,虽然年龄都不算小了,但工作起来跑前跑后的不比年轻人慢,就这样,大家牺牲周末、节假日的时间,将耽误的工期抢了回来。

身在成都的田野董事长也十分牵挂东汽项目的进展情况,多次来到施工现场指导工作,要求项目部要“讲政治、负责任、下狠心、保目标,大投入、破常规,快协调、严考核”。我向来是个做事“风风火火”的人,为了更好地贯彻田董事长的讲话精神,我把办公室安到了项目部里,跟大伙吃住在一起,白天督促工程进展,协调安排各项工种交叉作业;晚上等工人们下班后,组织管理人员召开生产调度会,解决白天出现的问题,安排部署第二天的工作。有时候公司临时通知有急事需要处理,便连夜开车回去,处理完后立马赶回来,来回百多公里的路程不知道跑了多少次。

回想起那段日子,可能是整个工程最苦的时候,但也是最有意义的时候,那时候半夜睡不着觉,我常常会到工地上转一转,此时,机械的轰鸣声、敲构件的叮叮当当声,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声都停止了,工地除了守夜人的巡逻和偶尔几声犬吠外,一片寂静。晚上的风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宁静的夜晚能让我更冷静地思考工作部署还有哪些缺陷,需要做哪些调整。屋子里的床头上不仅摆满了各种工程用书,还有一本食指的诗集,工作之余时常翻看。《相信未来》是我最喜欢和欣赏的一首:“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们十九冶人正是秉承这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得以在9月25日提前完成铸钢、铸铁厂房施工任务;完成了9月30日5吨电弧炉顺利出钢的目标,保证了铸钢厂房达到试生产条件,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东汽重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我们实行的精细化管理。这其中,作为我当时任职的东汽项目的大后方——钢构分公司,同样加班加点地工作,为东汽项目输送原材料。我在钢构分公司召开的多次会议上就对大家强调五点要求:一、公司相关领导要坚持每天到现场,检查、协调施工进度;二、抽调班子成员驻守现场;三、倒排节点,超常规作业,严格考核,落实任务;四、实行一对一的考核,连续坚持每周现场协调会,制定奖惩办法,成立考核小组,对成绩优秀的给予重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发起冲击;五、作业队增人增机械,充实现场施工力量,施工高峰期现场作业人员增加到1300人,管理人员增加到30人,另外组建一支30人的多工种“灵活部队”,搭砖、送水、搬运材料。得益于这五条措施的严格执行,我们将2万多吨钢结构加工制作和吊装任务、20多万平方米的安装面积、相当于20座2500立方米高炉本体基础的土建设备基础施工量在8个月里全部完成,这其中还包括不同于冶金项目的核电、风电方面高端设备的基础建设。

东汽项目是钢构分公司刚刚成立不久就承接到的首个上亿元的总承包项目,当时建造钢构分公司投资了1.5亿,建成了拥有6条钢构生产线、1条箱形柱焊接生产线,U形流水生产线配备了国内外最先进的一流设备,露天堆场2万多平方米;2007年12月6日又将原都江堰钢构厂和天龙网架公司合并,拥有年产能超过15万吨的能力,在中国西南部都可以算是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作为钢构分公司经理的我,十分渴望通过市场项目证明我们的实力,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更是斗志昂扬。钢构车间距离东汽项目的指挥中心只有六七十公里,对于原材料的调度运输很便利,加之公司员工多青年才俊,设计转化能力强、管理专业性强,辅之以8万平方米的钢结构生产制作基地,身后更有十九冶资金支持,可以说正是有这些因素,才得以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东汽项目的圆满完工也离不开十九冶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工程建设出谋划策、坐镇指挥,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项目施工现场也有着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穿着十九冶统一的工装,在项目一线奉献青春、奉献热血,忙碌穿梭在施工现场,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他们挥洒下的汗水。

2010年的5月10日,东汽新基地全线投产。在投产仪式上,十九冶获得“东汽杯”;还先后获得德阳市“旌湖杯”,四川省“天府杯”,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等机构颁发的优质吊装工程奖,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荣誉。这当中“鲁班奖”的获得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认可与鼓励,激励我们在追求质量与效率的道路继续前行。

时至今日,工程早已结束,但当时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从百废待兴的东汽到如今崭新的东汽,从一马平川到拔地而起,新东汽的重建之路也见证着十九冶的成长。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十九冶员工通力协作的结果。温总理的关怀鼓励、田野董事长的协调调度,还有带病坚持工作的工会主席宋树祥、舍小家顾大家的项目经理孙高军、严谨实干的“刘老师”刘钢、铸钢分项目经理雷斌、现场总负责柴斌、技术员郭建波和张生荣、质检员雷芙蓉……正是大家的齐心合力,无私奉献,才让灾后重建的东汽项目圆满竣工,在此我想对参与建设的所有员工说一声:谢谢!感谢大家为之付出的努力、流下的汗水。

前段时间,恰巧路过新东汽,汽车飞驰在宽广的柏油马路上,当年道路两边种下的小树苗,早已郁郁葱葱。不远处林立的新厂房,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我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灾难没有压垮中国人民,灾难面前大家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勇于担起央企的责任,用专业的技术、敬业奉献的精神,在川蜀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想说:“还是‘西部铁军’用铁肩托起了新东汽,‘西部铁军’精神在东汽灾后重建中得以升华,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将传承下去!”

最后借毛主席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我对于苦难的态度、必胜的决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