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钢1260m3高炉推移式大修扩容改造工程(以下简称“邯钢高炉大修工程”)距今已十年有余,虽时间久远,但记忆犹新。从2005年5月7日奔赴邯钢,到7月10高炉顺利出铁,64个日夜的坚守和拼搏,带给我的不止感动,更多的是人生的历练和收获。这项合同金额不到5000万元的工程,却谱写了十九冶人在脱贫解困时期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群策群力、勇于创新、团结拼搏、创造奇迹的壮举。每当提起邯钢高炉大修工程,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往事,令人回味与感慨。
临危受命
2005年5月7日,在新余炼钢项目苦战了一个月准备第二天投产工作的我,突然接到公司的通知,让我即刻启程,前往邯钢高炉大修项目主持工作。来到邯钢后,我立即熟悉现场,了解施工情况,与项目部共同商议和制定施工组织计划。5月11日,十九冶田野总经理到邯钢主持召开了“邯钢高炉大修工程现场办公会”。会议决定,成立邯钢高炉大修工程指挥部,由我担任指挥长,从各分公司、直管项目部抽调有高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增援邯钢。在此号召下,昆明分公司副经理潘银成、南钢2500m3高炉项目部经理龚天明、项目管理处处长董怀川、武钢3200m3高炉项目部工程部部长甘伟、攀枝花工安公司副经理甘立全、机装公司副经理周军、炉窑公司副经理刘世武、二公司副经理万军、南京工安公司副经理陈新刚、机动公司副经理赵元宝、柳钢热轧管道项目部负责人谢斌等陆续增援到邯钢高炉大修项目指挥部,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多达18人,可谓“豪华”指挥部。面对一个个曾经并肩战斗过的熟悉面孔,我内心充满感动,也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在心里告诉自己必须打赢这场攻坚仗。
邯钢高炉大修工程于2004年11月20日开工,整个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停炉前阶段,第二阶段是停炉后阶段。第二阶段原计划工期为45天,后应邯钢强烈要求将工期压缩成35天。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工期,压缩得有些不可想象,如此短的工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同类工程中都没有先例。然而,“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是我们一贯的服务宗旨,为了充分展现十九冶人的风采,争创企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我们必须创造奇迹。
面对35天的工期,作为指挥长的我,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又没有退路。我组织指挥部的相关人员和各参战作业队的负责人,对35天的工期进行认真论证和全面细化,炉壳拆除施工从9天压缩到6天,第三段推移梁安装和高炉推移施工从7天压缩成5天,南北段围管安装与耐材砌筑从12天压缩成10天……按照细化后的工期,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日计划,明确了每个参战作业队的任务分工,编制了周密的施工方案,提出了每个细节的准备工作要求,并以讲课的方式向各参战作业队进行了全面的施工交底。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大家心里有了底,只等高炉停炉开战了。
意想不到的“硬骨头”
6月5日18:00,高炉拆除攻坚战打响了。近800名员工奔向高炉本体的各个区域,正式拉开了这场立体交叉战斗的序幕。大家日夜拼抢,有序推进,在不到6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从炉顶到风口平台的炉体拆除施工。施工开始进入炉底基础拆除,爆残铁、拆炉基,计划两天时间完成炉基拆除任务。由于炉底基础很大,钢筋非常多,为了缩短拆除工期,经与总包方(中冶南方)和项目业主(邯钢炼铁部)共同商议研究,决定采取静态爆破拆除方案,并要求我担任爆破总指挥。这完全是赶鸭子上架啊!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爆破施工的我,心里面一点底也没有,但总包方和项目业主的坚持与信任,让我没得选,只有迎难而上。
6月15日,炉底基础爆破进入了倒计时,各项准备工作迅速展开,保护加固、现场清理、钻孔装药、安全警戒……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清点人数退场。由于正值白班与晚班的交接时间,人员分布情况比较复杂,第一次清点人数时,发现差了2人。为了保障人员的绝对安全,我下令分头寻找,一个都不能少。花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总算把人找齐了,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心里却踏实了。
晚上22:00,所有准备、清场工作完毕,由项目业主、总包方和施工单位联合组建的爆破领导小组在高炉中控楼开会,在确认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后,决定开始爆破。作为爆破总指挥,我开始下达爆破指令:“5、4、3、2、1,起爆!”随着起爆指令,现场“轰”的一声巨响,中控楼开始剧烈摇晃,会议室四周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全部震碎,玻璃碎片散落一地,所幸没有人员受伤。大家都没想到爆破的威力如此之大,我当时就有点被震懵了,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中控楼外烟尘弥漫,什么也看不见,直到十分钟后才慢慢散去。在确认现场安全后,我们急忙赶到炉底查看爆破效果,出人意料的是,炉底基础只炸掉了表皮,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在风口平台处临时搭设的保护棚却被炸出了个大洞,剩下部分摇摇欲坠。
第一次爆破显然是失败了,大家心里有些失落。但迫于工期压力,大家还是打起精神,马上组织开会,分析失败原因,最终一致认为是忽视了炉底基础密集钢筋的影响,有些急于求成,钻孔深度不够。于是,决定加大钻孔深度,实施第二次爆破。爆破公司连夜钻孔,第二天上午进行了第二次爆破,虽然炉底基础松动的范围扩大了,但效果仍然不理想,无法达到快速拆除的要求,第二次爆破也失败了。
爆破未达到效果,我心里很是着急,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真的是耽误不起了。在这最紧要的关口,田野总经理也赶赴邯郸,亲自坐镇指挥。指挥部召集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商讨对策,最后决定采用机械拆除的方案,全力拼抢,一定要拿下这块“硬骨头”。
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保证作业安全,第一步就是加固保护棚。与此同时,紧急调集了两台带有破碎头的挖掘机。待保护棚加固完毕后,又开始了紧张的炉底基础拆除作业。从高炉开始拆除以来,所有干部员工都是在高温、噪音、粉尘的环境中度过,每顿都吃盒饭,味觉也麻木了,有的干部甚至连吃饭、睡觉都没有离开过工地。持续的鏖战,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管理人员嗓子哑了,耳朵鸣了,身体乏了,站着就想坐着,坐着就想打瞌睡。到最后,很多人跟我一样,根本说不出话来,交流完全靠比划。再看看现场干活的工人,个个埋头苦干,争先恐后,拼命抢进度,焊花掉到衣服上,只是本能地抖一抖,又继续作业。经过60个小时的持续作业,最终于6月18日艰难地啃掉了炉底基础这块“硬骨头”,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这块“硬骨头”,是高炉拆除的最后一道难关,我们凭借顽强的毅力,最终战胜了难关。十九冶人比“硬骨头”还硬的品质和作风,让总包方、业主看到了这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的实力和气魄,也让我为之感动和骄傲。
生死攸关的大考验
6月21日,高炉推移成功,标志着整个工程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胜利。但是,要实现出铁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在剩下的十八天时间里完成平台恢复、管道安装、设备测试、检漏试压等一系列工作。当时,炉上300多人,炉下200多人,大家挥汗大干抢进度,于29日完成了通常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炉上1万多件(节)管道、管件、门阀的安装任务,达到了通水试压条件。眼看胜利在望了,大伙都干劲十足,期盼着预期目标的圆满实现,但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却遭遇了“生死攸关”的大事……
7月1日早晨8点,筑炉作业队在检查压力灌浆渗漏情况时,发现高炉炉内底部积水。得知这个消息,我脑子当时就“嗡”的一下,腿都吓软了,后背也不停冒冷汗,全身冰凉。炉内底部积水意味着炉底砖很可能浸水,干了多年的高炉工程,我很清楚炉底砖对于整个高炉的重要性,一旦炉底砖浸水后留下缝隙,投产后会导致炉底很快被烧穿,高炉也就报废了。改造后的新高炉全部采用德国进口的炭砖,如果炉底重新砌筑,炭砖供货时间至少6个月,高炉投产时间将推后6个月以上,这将对邯钢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后果不堪设想。事关重大,我心里非常害怕,立即组织人员到高炉现场,打开风口查看,炉底果然有一米左右深的积水。
“这下完蛋了!”我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真是感到万念俱灰,天都塌了下来。原计划业主将于当天下午2点进场烘炉,现在肯定是不行了,在场的人心情都十分沉重。我当时的脸色铁青,其他人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从我的脸色猜测肯定是出了大事,谁也不敢跟我说话。我马上打电话向田野总经理汇报炉内进水事故情况,并通报说“如果炉底砖报废了,高炉至少要延迟6个月投产,而邯钢这座高炉每天大约300万元的效益,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5亿元!”田野总经理听完我的汇报,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震惊了,低沉地说道“这么大的损失,十九冶怎么也赔不起,只有破产关门了!”但事故已经发生了,无论最终结局如何,总要想办法去面对。我向田野总经理建议,下午2点业主就要进场烘炉,瞒是瞒不过去了,必须立即向总包方和业主汇报事故情况,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看看还有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性,田野总经理同意了我的建议。于是,我与副指挥长李杰商议,先向中冶南方项目部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再向邯钢炼铁指挥部汇报。在前去中冶南方项目部的路上,我跟李杰说,这次事故太大了,可能给公司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司怎么处理我们都不过分,千万不能让公司在这个项目上跌倒了爬不起来,如果那样,我们就成了十九冶的罪人!
我们来到中冶南方项目部,向中冶南方的领导和专家们如实汇报了高炉炉内底部积水的情况,期盼中冶南方曾经遇到过类似情况,能给这次事故带来一些转机。中冶南方的炼铁专家听完我们的汇报后,虽然有些吃惊,但随即镇定地告诉我们,他们以前在武钢的高炉施工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且情况比这还严重一些,最终都处理好了,没有影响高炉的质量和寿命。听专家这么一说,我稍微缓过一些神来,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专家接着强调,当务之急就是立即向邯钢炼铁指挥部汇报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共同寻求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后,我们和中冶南方项目部的领导及专家一起赶到邯钢炼铁指挥部汇报情况。听完中冶南方项目部的汇报,邯钢炼铁指挥部的领导异常冷静地指示,立即组织查找事故原因,制定补救措施,确保高炉按期投产。邯钢炼铁指挥部领导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原以为一定会大发雷霆,因为平常就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足就会招致严厉批评,而这次竟然没有责骂我们,这反而让我们更加自责和不踏实。也许是因为事情太大了,靠发脾气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尽快查明事故原因,找到有效解决方案,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按照业主指示,我立即返回高炉大修现场,组织查找事故原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炉内底部积水排除,由于积水不深又担心潜水泵漏电,只好采用人工排水。于是,20多名干部员工顾不得换鞋,主动从狭窄的风口进入炉内,皮鞋和裤子全部被浸泡在一米深的水里。大家没有一句怨言,赶紧排好队,用水盆、水桶舀水,然后一盆、一桶地往炉外传递。积水基本排除后,又用编织袋将炉底散落的喷涂料一袋一袋的往外清。大家齐心协力,不到两个小时就将近100立方米水和好几吨喷涂料全部清理完。炉底清扫完后,打开供水阀门查找漏水点,但奇怪的是,在冷却壁和炉底部位都没有发现漏水点。正当大家感到疑惑的时候,攀枝花工安的谢俊伟告诉我,送风装置安装时曾经掉下来过,会不会是炉底水冷管的波纹补偿器被砸裂了,导致炉底水冷管的水泄漏至套管,最终沿着炉底耐材与炉壳之间的缝隙往炉内渗水。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马上安排人员对可能被砸裂的炉底水冷管波纹补偿器进行了检查。果不其然,发现有两组炉底水冷管的波纹补偿器被砸裂了,没有及时补焊。分析原因,炉底水冷管最初是由攀枝花工安作业队施工的,机装作业队在安装送风装置时,送风装置不慎坠落,正好砸在炉底水冷管的波纹补偿器连接处。由于忙于赶进度,机装作业队没有在意炉底水冷管的波纹补偿器是否受到了损伤,也没有将此情况通报指挥部。后来,整个高炉系统的水系统连通是由机动作业队负责的,也没有对这个部位进行检查和采取补焊措施,就将炉底水冷管与套管进行了封闭焊接,最终导致炉内底部积水。
“不是炉底砖渗水!”炉内底部积水原因终于找到了,我心中稍微有些底了,不再那么恐慌和紧张。攀枝花工安作业队立即安排焊工对两个波纹补偿器进行了补焊,然后持续通水检查,直到最终确认不再有漏水点。事故处理完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精神有些恍惚,身体也很疲乏,也许是因为高度紧张的神经突然松懈,也或许是还心有余悸。再看看大家如释重负的神情,我才真正地缓过神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这次事故的教训太深刻了!大风大浪我们都顺利闯过了,却在小阴沟里翻了船!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工作不够仔细,过程把关不够严格,任何时候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工程质量无小事,还是那句话:“责任重于泰山”。但庆幸的是,这次事故还有挽回的余地,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而且,在生死攸关的大考验面前,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十九冶人不畏困难、敢于担当、团结进取的优秀品格与顽强意志,这是我们经受一切考验和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7月3日,高炉成功烘炉,随后的试压、检漏、装料直至7月7日的高炉点火都顺利实现。7月10日凌晨5:38,一个令人激动、难忘的时刻,改造后的2000m3高炉流出了滚烫、金红的铁水,中国十九冶仅用33天半的时间实现了高炉停产大修的目标。
33天半,无疑是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诞生,是传统施工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精神与企业实力的充分展现;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十九冶人敢于担当、团结奋战的坚强品质。在邯钢的64个日夜,我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不仅没有使我们退缩,反而让我们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将坚毅、勇敢、拼搏与智慧汇集成一股无敌的铁流,战胜了几乎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和挑战。用我自己的话说:“邯钢我们都挺过来了,今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就是邯钢高炉大修工程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