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来源:□谢 斌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1日 A+ A A-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学而思,则智如江河不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儒家的智慧。而今天我想说的“智慧”却是来自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史蒂芬·柯维的智慧。他的智慧扎根于“习惯”或者说是一种信念。本书所谓的“高效能”其实是指导人们如何“积极”地生活。它并不仅仅告诉人们如何做一个有“效率”的人,更告诉了你何为“智慧”人生。

书中提到七个习惯,操之在我、确立目标、掌握重点、利人利己、设身处地、集思广益、均衡发展,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过程,也是从个人成功到人际关系成功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从思想到技能的过程,没有思想的技能,只会是强迫自己的表演,并非发自内心的力量。人的世界就是自己所能感知到的一切,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人的局限也往往是人“认知”的局限。思维决定了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或者说看问题的心态。人不论学历大小,或是能力多少,在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上都是平等的。然而什么是幸福?怎样保有快乐的人生?本书的答案贯穿始终,无一例外都指向了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奉献助人这些美德,作者不遗余力地告诉读者只有美德(原则)才会为你带来圆满、卓越人生。无论东西方,自由、平等、尊重他人,以及爱,都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和情感。这些是长久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力量。

作为个体,我们要确定自己生活的重心是什么。这个世界上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呢?答案很简单,求知。求知为了什么?单纯的求知就能让我们快乐与满足,内心膨胀,大脑充盈。一方面我们想要更多地认识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我们想要更多地认识自己。这种状态让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觉得安心,有种“任他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感觉。

本书的前六个习惯,前三个指导“自我修为”,后三个解决与他者的互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求诸己”的过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放到今日,我的理解为:自己的企业目标实现了没有,是否尽心尽力?自己的家庭目标实现了没有,是否与亲友之间相处得平和而愉快?自己的个人目标实现了没有,是否每天都感觉到在进步?

人无完人,我们的思想在现实的磨砺中不断修炼。所以人永远有上升空间,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便是我读完此书后得到的心得体会,我将它细细梳理,将此放入工作、生活、学习当中,下面是我在读过此书后的十二点体会:

一、本书的第一个习惯就一语道明,态度决定一切。书中所谓“积极”的心态,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它鼓励人发现自身,理性地看待人和人的世界,不被偏见所束缚。人的求知有一扇“自内开启的改变之门”,犹太人有一句名言:“最值得尊敬的人就是能够弯下腰向别人学习的人”。这点不假,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在企业管理当中,管理者往往没有执行者更能得到诸如意见、问题、解决方式等信息的及时反馈,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有效的沟通和向执行者学习的力度,这样才可以将待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人生有三种价值:经验价值、创造价值、态度价值。经验是在工作中累积出来的,是生活阅历的总结;而创造价值是在学习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代表了你是否具有竞争力;态度决定出路,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道路。这三种价值构成了你个人素质的价值体现,也是衡量你是否具备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所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学习创造、谦卑努力才是你拥有人生价值的最好方法。

三、推诿责任的话语和行为会强化对宿命论的认同,说者会自己洗脑。不要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责任有任何的解释,因为问题的产生必定是自己有所忽略而促成的。如柯维所言“关于责任,没有参与就没有责任”,让每一个员工有参与感,将责任和信任交付于他们,同时让我们的员工明白,担起责任并非使他们卑下,而是一种肯定,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则愿意与我们携手。对于我们管理者而言,不推诿责任意味着,积极的、尽可能的不在工作中犯错,当出现错误能直面的接受、挽救并承担后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将企业的声誉置于个人名誉之上。

四、努力做事,插手“关切范围”之事,可以逐渐扩大“影响范围”,使得影响范围愈加接近关切范围,无能为力之感会逐渐降低。如今的市场真的是跑出来的市场,当西昌市场让我感觉过于疲软以后,是放弃还是固守,为此我纠结了许久,但我相信“天道酬勤”,改变经营思路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柯维的理论论证了这样的选择,努力做事,占有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影响范围,将经营触手延伸出去,另辟蹊径未尝不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出路。

五、借拟定目标的过程,澄明思虑,凝聚继续向前的力量。孔子说“杂于虑,而避于患”就是这个意思,在拟定公司发展方向、经营目标、安全生产等等的同时,必须将考虑的事情复杂化,为的就是要防止隐患的存在。

六、以原则为生活重心指导行动,行动会反过来加深对原则的认识和坚持的力量。凡事讲原则,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原则是一致的,只有原则和道德标准高度统一,才能做到“无欲则刚”,我们做的事才能变成所谓的事业,我们的企业才能长富久安。

七、现代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竞争是资源整合的竞争,竞争的常态已经从单纯意义上靠自身能力扩张,变成了合纵联合的双赢合作,双赢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共享,利益共分,它演化到了人力资源的互补,科技技术的共享,产品升级的替补,企业发展的强弱已经取决于“个势”与“群势”的合作能力和双赢关系的稳定与否了。双赢结果和双赢过程密不可分,这里目的与方法是一致的。那么如何有效的与其他企业和个人取得双赢呢?这需要我们的态度,对“双赢”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所以只要我们以双赢的处理方式来做事,最终会双方都赢的。

八、充分信任的授权,教导下属提高能力,起初会比自己完成工作更加费时,但绝对值得。当然授权者必须出自管理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效果;授权的原则不能改变,但权限可以因人而异。充分信任的授权要对这些事情有所共识:预期的成果,应守的规范,可用的资源,责任的归属,明确的奖惩。授权是1+1大于2的结果,好的管理者必须明白,充分信任的授权对提高整体团队的凝聚力有多重要。当然管理者也会从中受益,最直接的便是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必要管理”。

九、时间管理:选择目标,安排进度,逐日调整。柯维说“有的时间由大脑分配,有的时间由心灵支配”,学习管理我们的时间,就不会让岁月虚度,永远不要只顾忙着砍柴,而不去磨刀,时间在我们的手中应该是张弛有度的,当我们有了目标,便要安排进度,当然配以学习,如果遇到难点和不易攻克的问题,就需要慢下来,寻找症结、理出头绪、标本兼治,切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而蒙蔽了长远的发展。

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了解自己才懂得分寸。维系人与人之间情谊,最要紧不在于言语或者行为,而在于本性。用诚挚的爱对待你的亲人、用一颗坦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朋友,用充满善意的工作情感对待你的同事,用道德约束你的行为,用信仰热爱你的工作,这将增加你的感情储蓄,把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当做让人信赖的基础。那么你便会得到最好的事业,将拥有人世间最简单最牢不可破的情谊。

十一、发生问题可能是增加感情存款的契机。当生活中发生问题时请不要抱怨,当朋友存在疑惑时请不要猜忌,事业出现瓶颈时不要气馁,因为所有发生的问题都可能是一种机会,生活中出现问题说明危机就是转机,朋友的疑惑说明他们的重视,事业的瓶颈意味着恰当选择后出现的海阔天空。

十二、自我修炼包括身体、精神、心智与待人处事四方面,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团队。作者在最后提到一个“由内而外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你的心,才能改变一切。”这个就是信仰,我的信仰就是“原则和使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本好书值得大家细细品味与实践。感谢大家与我的共同分享,与共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