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升产业工人管理水平

来源:邓飞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A+ A A-
  随着劳动用工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参与到公司施工现场工作中,但因对产业工人管理不善、监督不力所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又成为公司安全管理和监督的薄弱点,使得公司安全工作隐患重重。通过历年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数据分析,公司超过85%的违章作业是由于产业工人自身的原因造成,产业工人行为已经成为公司一线安全生产隐患的主要源头,也是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贯通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产业工人安全管理,提升整个群体的安全素质,已经成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多年来,中国十九冶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调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入手,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健全,技术支撑上有力,监督检查上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绝大部分产业工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安全知识接受程度较低,对安全隐患风险识别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加之项目部对产业工人许多培训过于教条甚至流于形式,不接地气,不仅不能教会产业工人识别隐患,更加剧了产业工人安全意识薄弱。
  切实保护产业工人的人身安全、降低安全管理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是公司三级责任主体的重要职责。根据产业工人违章的文化根源分析,针对产业工人特点,我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爱产业工人,增强其对公司的归属感是打开产业工人心灵的钥匙
  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在受到关注和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因而对人性化管理的预期更高,对归属感的渴望更强烈。产业工人能否建立对工作的正确认知,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看法和行动力。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关爱产业工人入手“将心比心”,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生产需要,使之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团队。
  二、基层干部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实现有感领导
  各级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要带头提升安全执行力,让产业工人能够听到、看到和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基层领导也要做好有感领导,让产业工人真正感知到安全的重要性,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重要性。如主动学习相关安全标准并始终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经常与产业工人交流和沟通安全问题;对产业工人反映的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尽可能做到正面的、积极的回复;对产业工人的表现及时进行正面和负面的激励;任何时候都表现出对安全工作的热情和信心等。
  三、切实加强外包用工安全管理,杜绝以包代管
  首先是从合同管理入手,在项目发包时要严格把关,要求承包方除了具备相应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外,还要满足相应安全条件,如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产业工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购买保险、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合格的工器具,还要有保证安全的各项措施费用。在工程开工前,严禁无身份证、无健康证明、无用工合同者进入现场,杜绝不具备承包能力的外包队伍承揽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谁用工谁负责”的责任意识,杜绝产业工人私自作业,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
  四、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与技能
  对产业工人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是一项必要任务,安全培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又要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要改变传统安全教育中“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引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充分参与,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要推行场景模拟、案例分析、产业工人上讲台等方式,形成教与学互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进入生产现场后,也要经常性、不间断地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学习日、现场分析会、张贴安全标语及标志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教育,教育培训活动必须有记录,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从事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操作许可证后方可上岗,坚决杜绝无证上岗,以此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安全常识和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五、加强班组建设,构建安全新体系
  以班组建设为契机,发展班组安全员、技术骨干,产业工人为模范带头作用的“示范岗”,做好安全互保联保。由示范岗带头规范操作,干标准活,上标准岗,通过班组建设强化产业工人安全意识、规范行为,提高安全素质,实现安全生产。
  保障产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产业工人群体、公司都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正视产业工人在公司安全生产中的现状,利用安全文化去引导产业工人的安全管理,树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导向,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植入人心,引导其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营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安全生产氛围,才能逐步提升产业工人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公司安全、健康、和谐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