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时路,看清脚下路,坚定前行路。
当时间的卷轴徐徐展开,2024年工业工程公司的前进征程更像是一幅以“真抓实干”为笔,以“攻坚克难”为墨绘就的奋斗群像。
过去一年,在中国十九冶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工业工程公司上下一心,深耕冶金及大工业领域市场,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难中有为、稳中推进,用行动诠释“冶金建设国家队”的使命担当,在实现再转型再升级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踏响铿锵足音。
破局与开拓:在挑战中抢抓市场机遇
过去一年,冶金建设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市场整体规模收缩与竞争格局重构态势愈发显著。对于中国十九冶而言,冶金作为传统市场,市场需求放缓的态势一定程度上致使发展掣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为聚焦主责主业,扩大核心竞争优势,这一年,工业建设公司与冶金建设公司实现整合,工业工程公司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无数目光汇聚在这家承载着打造中国十九冶“冶金高炉尖端品牌”希望的新生企业,工业工程公司选择承压奋进。一方面,坚定定力与信心,迅速厘清历史遗留问题,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做到生产经营与整合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另一方面,找准发展方向,锚定“6339”目标,以“回归主业、做精专业”为战略导向,强化“1+M+N”区域化经营情况,持续推进冶金主业市场全面回归。
行业的激烈竞争下,工业工程公司的市场攻坚体系也在同步迭代升级。领导班子挂帅出征,以市场营销“三大能力”建设为抓手,构建大客户分级矩阵管理体系,以“双循环”战略为舵,坚持“两条腿”走路,统筹增量市场突破与存量客户深耕。市场团队主动出击捕捉信息,完成客户拜访177次,跟踪备案项目223项,实现冶金项目合同额三年内稳步提升,于逆势中劈波斩浪。
国内市场,“干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拓一方市场”的理念在实践中熠熠生辉。面对部分区域阶段性收缩的挑战,工业工程公司迅速调整市场战略重心,深耕既有阵地,通过在手项目的完美履约制造“口碑裂变”效应。梧州永达热轧项目、梧州鑫峰宿舍楼项目凭借高效履约和精益管理,赢得业主高度赞誉,为后续承接鑫源再生铝项目奠定基础;吉林建龙电磁新材料常化酸洗项目的优质履约,推动公司与中冶南方再度携手,成功签约安钢常化酸洗项目。
当市场角逐“僧多粥少”,“响应更快、成本更低、质量更优、服务更好”将成为市场核心需求。面对行业低价竞争、利润空间压缩等挑战,工业工程公司以技术先行破解低价竞争困局。在山东泰钢1820热轧项目投标中,市场团队通过多轮商务谈判与施工组织设计优化,以合理低价突出重围,彰显“技术+商务”深度融合的竞争力。针对川渝核心市场,工业工程公司把握新一轮产业升级契机,与二重装备达成项目合作,签约国机重装大型高端铸锻件炼钢升级项目。
海外市场,工业工程公司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面对国际竞争新变局,公司坚持“借船出海”策略,与中国恩菲、中冶南方等设计院紧密协同,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把握市场机遇。全年新签海外合同9份,成功落地越南和发高炉项目、印尼德信项目等,做大海外市场增量,在海外擦亮企业品牌。
匠心与品质:以精耕塑造行业标杆
2024年6月5日,一组数据刷新世界纪录:榆钢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距离54米、推移重量5500吨、炉体顶高38.020米……数字背后,凝结了榆钢项目团队呕心沥血的努力,也折射出工业工程公司以项目为基、以科技为翼,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发展轨迹。
2024年,工业工程公司管理项目66个,其中在建项目26个,合同金额35.55亿元,在建冶金类项目数量及合同额双双创历史新高。依托中国中冶标准化管理体系,工业工程公司以打造优质工程、力抓科技创新为主线,严控项目关键点,在履约版图上点亮"加速度"坐标。
4月29日,攀华1号高炉封顶。
5月22日,河北美富淦1号热镀锌作业线正式投产。
8月15日,印尼德信4号连铸机项目正式投产。
8月31日,河北美富淦2号热镀锌作业线正式投产。
9月2日,重钢一系列一次除尘项目3号新建湿电除尘器投产。
10月11日,云南德胜项目2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顺利投产。
11月25日,防城港钢铁基地3号高炉项目投产。
12月2日,达钢搬迁升级改造项目1号高炉顺利烘炉。
12月25日,越南和发工程1号高炉投产。
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工业工程公司以精耕细作创效和优质服务履约为工作主线,以劳动竞赛为契机,保指标、树形象、促发展,助力各项目跑出建设“加速度”,干出工程“好口碑”。越南和发项目、防城港钢铁基地3号高炉项目获2024年度项目部“保营收”竞赛二等奖,日钢高炉项目获2024年度项目部“保营收”竞赛三等奖。
品质履约的背后,是业主与社会各方的由衷认可。云南美科48吉瓦单晶拉棒项目荣获云南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越南和发二期工程项目荣获总包单位“2024年安全文明之星”称号。河源德润钢铁项目、云南德胜项目收到感谢信。梅钢检修项目部得到梅钢公司炼钢厂通报表扬,同年,在梅钢公司高效工装、工匠之星暨信得过班组评选中获多个奖项。
跨步逐高、技术先行。这一年,工业工程公司以“匠心”为尺,以“创新”为刃,持续强化“大履约”体系,在履约攻坚中拓展技术优势。通过大力构建技术交流的新舞台,围绕“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降本增效的核心议题,科质团队共话经验,积极实践,营造技术驱动质量、技术守护安全的浓厚氛围,推进公司科技及质量技术管理工作提升。全年,获全国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质量成果2项,中国安装协会2024年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冶金建设行业(BIM)大赛一等奖1项,技术硬实力成为公司亮眼的名片。
优化与赋能:以精细管理培育发展动能
工业工程公司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十九冶机械设备安装分公司,后整合工业炉窑分公司、煤气柜工程分公司、电气设备安装分公司、冶金建设分公司,逐步发展为中国十九冶旗下人数最多、历史包袱最重的二级单位。
对于这样一个拥有五十余载发展历史的“老”单位,员工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机关定编与项目人才断层等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发展的“拦路虎”。通过聚焦人效提升,靶向发力,工业工程公司着力在人才“选、用、育、留”上下功夫、出实招,唱响瘦身健体“三步曲”。
第一步:腾笼换鸟激活力。通过协商解除合同、办理退休的“减法”与人才招聘的“加法”并举,激发队伍新活力,员工总量由年初890人降至808人。通过搭建人才梯队,梳理业务线条人才缺口,以干部提拔、轮岗交流等方式抓好关键岗位人才配备,全年提拔干部10人,90后项目班子占比由前期3%提高至目前15%。
第二步:以培促干提能力。从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发力,通过系统性培训与实战化练兵,开展各类业务培训3100余人次,实现各层级、各业务系统培训全覆盖。全年,新增一级建造师4人,增项6人,新增注册造价师1人,新增注册安全工程师1人,增项1人。核心执业资格证书持有者增至97人,23名技术骨干晋升中高级职称,核心资质储备持续夯实。一人获评“四川省企业突出贡献基层管理者”,两人获2024年度中国中冶表彰。鲜鑫钳工班组荣获2023-2024年中国五矿“百强班组”称号,人才标杆效应凸显。
第三步:体系赋能强管理。“如何进一步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工业工程公司以精益管理强化发展支撑,深入实施基础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向着“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赋能迈出坚实步伐。围绕合同为主线,形成市场、费控、材机、法约、资金、工管等多部门深度协同的工作机制;健全“大商务”体系,持续贯彻落实“四大合同”管理理念,提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能力,以问题为导向,2024年完成分包结算208份,结算金额10.36亿元,妥善、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引领与聚力:以红色引擎点燃攻坚动能
党旗所指,铁军所向。2024年,工业工程公司党委以“红色引擎”驱动改革攻坚,以“党建+”融合助力项目履约,以群团联动凝聚奋斗合力,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初心使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政治引领,筑牢企业发展根基。2024年,工业工程公司党委深入贯彻“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党建总要求,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公司党委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全年研究决定重大事项122项,前置把关研究事项40项,大力推进市场营销体系、项目履约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经营结算体系建设,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筑牢发展“防火墙”。
双融双促,党建赋能生产一线。公司党委深化“党旗飘扬、党徽闪光”行动,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一方面以“四个一批”为抓手,融入生产经营解决难题100余项。在唐山东华、河源德润等项目中,党员突击队攻克技术瓶颈,党员责任区严守质量关卡,助力项目完美履约,获业主方高度赞誉。另一方面,拓展党建“朋友圈”,与属地社区、高校、业主单位开展联建活动。通过资源共享与协同攻关,为公司市场开拓、人才储备搭建桥梁,形成“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的良性互动。
群团聚力,共绘发展同心圆。在党建引领的红色纽带下,工业工程公司党委将群团工作纳入战略棋盘,通过党建考核指挥棒实现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融,让工会、团委与党组织同频共振。工会深入开展维权关爱活动和送清凉活动,慰问一线作业人员1000余人次,以组织温暖凝聚职工干劲。团委结合实际,在德阳二重、广西智慧鑫源项目开展青年安全监督检查、青年任务突击活动,用青春智慧守护项目生命线。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如今,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工业工程公司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实现再转型再升级的征程中勇立潮头,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