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攀枝花三线博物馆的观景平台上,向西南方眺望,攀枝花三线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热潮涌动。15.5万余平方米的施工场地,塔吊高耸、工人忙碌、施工区域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活力。作为攀枝花市的重点民生工程,这里承载着城市的未来与希望。面对紧张的工期、狭小的场地以及复杂的施工难度,如何在纷繁多变的环境中,守护好每位工友的安全?该项目给出了自己的“党建+安全”创新答案。
党旗飘扬 “一人一档” 精管控
项目党支部自成立以来,以坚持党建引领、助力项目生产为主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推进“党旗飘扬、党徽闪光”行动,设立党员安全示范岗,由项目安全总监担任岗长,党员安全员为核心,分包队伍安全员为辅助,形成了三级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安全工作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面对项目体量大、工期紧、交叉作业多的挑战,党支部与项目部紧密协作,精心构建了“一人一档”安全教育档案体系,为每位施工人员量身定制了安全“防护伞”。通过精细分类,将长期作业人员、临时用工人员及外来人员清晰界定,并根据工种为每位入场人员建立涵盖入场须知、操作规程、人员基本信息、安全教育、安全告知、安全承诺及考核试题等丰富内容的“一人一档”综合档案。截至目前,已累计建立3000余份详尽档案,涵盖木工、钢筋工、架子工及混凝土工等25类工种,全面覆盖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这一举措,使安全管理能够精准对接每一个个体,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增强。
一站式服务 党员筑牢“安全驿”
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缩短作业人员进场时间,项目部创新引入了一站式人员入场服务区,整合了入场登记、安全教育培训、健康体检等多项核心服务功能,这一创新之举,不仅优化了人员入场流程,更彰显了项目部对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承诺。在这双重承诺的背后,同样离不开来自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项目党支部为此设置了党员安全责任区,由责任区党员为主要力量,先后为800余名作业人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入场流程平均耗时大幅缩短至10分钟内,形成科学、规范、便捷、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作业人员进场开启了一条快速通道。坚守这里的党员在服务区引入了VR技术,让入场人员亲身体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出现危险瞬间的感受以及应急处理的操作,更直观地感受施工安全及防护用品的重要性,从而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与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为项目平稳有序推进多上了一道安全锁链。
“工匠学苑” 党员带头提技能
在国家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号召下,项目部积极行动,致力于推动建筑劳务从业者向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转型。为此,党支部与项目部共同在现场打造了“工匠学苑”,成为提升作业队伍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的摇篮。
在“工匠学苑”的每一角落,随处都能见到党员活跃的身影。他们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带头学习安全理论、带头掌握安全技能、带头参与安全活动、带头执行安全规程、带头监督安全履职等,并由党支部书记担任政治思想教育组组长,安全总监担任安全知识培训组组长,技术总工担任质量技术培训组组长,施工经理担任施工技术培训组组长,形成四大核心培训组。这一组织架构不仅确保了学苑的高效运行,更凸显了项目党支部在培训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在培训讲师的选拔上,党员们更是当仁不让,纷纷走上讲台,形成“传帮带”体系。教学计划安排紧密贴合工程现场实际和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要求,动态调整,针对不同劳务队伍、作业工种分别明确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方式、进度计划等,确保每一次培训都能精准对接需求。
截至目前,从基础的岗位技能、操作规程,到关键的安全防护、职业卫生知识,再到法律法规解读、应急处置策略以及工艺流程优化、风险识别与处置等,“工匠学苑”已成功开展了近千次培训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更成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安全反省屋” 党员服务促转变
针对多样化的分包队伍,项目部推行了“两点式”服务模式,即进行定点指导与重点帮扶,并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反省屋”,旨在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
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立了多个定点安全教育地点,其中,“安全反省屋”是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场所。步入这间特殊的教育空间,正面大屏上正在播放典型事故警示教育视频,桌面整齐摆放着安全宣传手册和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卡。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日常巡检,定期在这些安全教育点位进行安全知识讲解、操作规范演示,确保每位作业人员都能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形成“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在定点指导的基础上,项目部还针对惯性违章、不服从管理的作业人员实施了重点帮扶。通过专项检查及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将他们“请”进“安全反省屋”,强制接受不少于1小时的安全教育。在此过程中,党员服务队队员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要协助组织安全教育,还要与其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其违章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力求从根本上转变其安全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遵守安全规定的自觉性。党员们耐心倾听作业人员的想法和困难,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避免安全隐患,鼓励作业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屡教不改的作业人员,项目部则依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警告、罚款、停工反省或清退出场等必要的纪律处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底线不容触碰。
截至目前,“安全反省屋”作为两点式服务模式的重要载体,已成功干预了16起典型及惯性违章作业行为,组织了50名违章人员进行深刻反省,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慢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的“要我安全”逐渐转变为如今的“我要安全”,违章复发率大幅降低至1%。
“高空传音” 常念安全“紧箍咒”
项目占地面积广,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存在众多的安全风险与挑战。为了将“安全之声”传遍工地的每个角落,把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项目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塔吊的高空优势,在塔吊上安装扩音设备,打造出高空塔吊安全宣讲广播这一独特的安全知识传播平台。有了这一平台,每天在固定时间,中冶施工作业安全十大铁律、入场安全知识、“防高坠”及“一帽一带”专项行动等安全知识,便会通过这个“小喇叭”传遍整个施工现场。工友无论是在核心作业区还是在临时休憩的群落,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安全提醒。
在广播内容的设计上,项目部特别注重党建与安全教育的融合。除了常规的安全知识外,广播内容还穿插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等内容,同时,为了防止作业人员听觉疲劳,还会特别播放轻松愉悦的红色歌曲,以接地气的方式把安全知识传递给工友们,让施工人员在接受安全信息的同时,还能享受片刻的放松和愉悦,使安全教育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深入人心。
“智慧鹰眼” 提升项目“安全感”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项目部精心打造的智慧监控大屏成为了施工现场的“智慧鹰眼”。这双“眼睛”通过深度集成攀枝花住建蓝天系统与公司轻筑、OA、轻推等系统,实现了施工现场“资源共享化、现场可视化、数据同步化”,为施工现场装上了敏锐的“眼睛”和智慧的“大脑”,为打造“数字项目部、互联项目部、协同项目部”提供了支撑。
为了让“智慧鹰眼”发挥实际效能,项目党支部组织成立了党员安全监督小组。小组成员借助轻筑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对施工现场塔吊顶端吊运重物的精密操作、地下基础施工中工人的细微动作、材料堆放区货物的进出动态等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党员安全监督小组便能立即通知片区负责人进行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让施工现场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为项目平稳有序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攀枝花三线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实践。展望未来,项目部将继续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三线人 三线情”党建子品牌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建+安全生产”,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持续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探索创新,实现“1+1>2”的显著成效,以“家人情怀”在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贡献中国十九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