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三年,是岁月的一个符号。三年前,张立倩自陕西西安踏上开往四川成都的列车,自此开启了她的人生新篇章。
陕西女娃勇闯西南“太阳城”
从成都培训结束后辗转到西昌,下了火车,迎面扑来阵阵热气。来到这座西南“太阳城”,张立倩还没缓过神,紧接着又被锦西御府项目部同事们的热情包围住。虽然刚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但她的心里暖呼呼的,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这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当时,项目部的党建活动创新度不高,项目经理的一句“小张,你是党员吗?”扭动了她事业的齿轮。谈起张立倩与党建工作的结缘,可以追溯到大学,那时她在学校担任团支部书记负责过党建带团建的活动。而现在,她因为年轻党员的身份,又重新成为了一名党务工作者。
“小张,这个月又有什么活动呀?”项目党员同志们总是期待地向张立倩询问着。陕西女娃豪爽的性格使她和项目部的同志们打成一片。就这样,她担任着“收集员”的角色,将项目同志们好的想法融入进党支部的活动形式中来,观看红色电影、志愿服务、党建带团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业务培训、项目任务突击等……党支部的活动愈发丰富,也激发着大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张立倩发现项目部的年轻同志很多,但新闻宣传的稿件数却很少。通过沟通,她了解到大家有写作意愿但困在“笔杆子”不强。于是,她就既当写稿人,又当“改稿人”,呼吁大家一起完成宣传任务。最终,项目部在一个季度内完成了一年的宣传任务,得到了项目党员的一致好评。
陕西女娃勇挑重担不服输
2022年5月,张立倩调往人力资源部。彼时,她既在负责薪酬核算工作,也在负责机关第一党支部的支委工作。
晚上十点,人力资源部的灯还亮着,张立倩看着电脑屏上完稿的党支部活动策划松了口气。自从调回机关部室,她这样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已经维持三月有余。不同于项目党支部,机关第一党支部的党员数量达三十余人,涉及的职能部室多,策划活动考虑的因素也多。而她挑起的薪酬核算的工作也不轻松。
“干就必须干好,否则不如不干。”秉着一口气,陕西女娃拿出不服输的劲头,她一边踏实干好本职工作,一边积极探索党建形式,用心用力抓好支部日常工作。“5+2”“白加黑”是她工作的常态,从环保知识竞赛、参观红色基地、趣味运动会开展到迎新春送祝福……春去秋来,又是一载。利用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员资源,她组织党员服务队深入一线,全年为项目一线协助解决安全管理、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农民工管理、薪酬管理、党的建设等问题40余项,发展党员3名,使得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建工作有了质的提升。2023年、2024年,机关第一党支部连续两年在公司党建考核中获得“优秀”。
陕西女娃勤学苦练涨技能
“我听从组织的安排”。2023年5月,张立倩调往党群工作部。从在一个党支部工作转变至为多个党支部提供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她深知自己的党务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就随时带着笔记本,学习党的理论文章时记,向前辈请教问题时记,想到好的党建思路也记。厚厚的笔记本被满满当当、分门别类地记录着。她用勤奋、负责实现着从党建工作“会一点”到“会”的转变。面对基层支部资料不规范问题,她以“正确一个通过一个”的原则,逐一检查指导,保证了支部资料的完备性、准确性。
彼时,公司的新闻宣传任务是时间过半而完成度未过半,她就利用闲暇时间写稿。晚上散步的时候想、节假日想,就连出差途中也会构思出差小记,短短数月,她就成了高产的写手,在《中国冶金报》《十九冶报》刊登文艺稿多篇,为工业工程公司的宣传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三年里,陕西女娃张立倩以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最终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不负期待。而未来,一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