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矢志不渝扮靓车城“颜值”

来源:王玄,李玉宝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3日 A+ A A-
    湖北十堰,镶嵌于鄂西腹地,北倚秦岭之巍峨,南接巴山之秀美,境内山峦起伏,沟谷交错,其间,山水长城、龙车古韵、诗祖故地、武术圣地,每一处都是城市名片。
  初入十堰城,新建的健康步道依山蜿蜒,登高望远,群山环抱中的车城车水马龙,令人感慨城在山怀,山环城绕,却也难掩局促之感。走进恢弘的张湾区“三馆两中心一广场”项目现场,晴空万里,鸟语花香,俯瞰之下,一幅建筑美景尽收眼底。葱郁林木将文化广场与城区主干道温柔相隔,西南角太极景观环绕,宛若一把“金钥匙”穿过南北,开启综合楼之门。八栋综合楼东西对峙,顶层连廊相连,铝板、玻璃幕墙熠熠生辉,四周绿意盎然,背倚青山翠影,宛若矗立于山水画卷之中。
  历经数载风雨洗礼,如今,“三馆两中心一广场”项目华丽转身,依托“开放、共享、生态”的理念,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市民西部休闲中心、地域文化城市展场的元素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将规划蓝图化为现实美景,俨然已成为张湾区乃至十堰市的新地标。
  肩负使命 高起点谋划推进
  十堰市张湾区“三馆两中心一广场”项目总承包(EPC)是中国十九冶近年来承建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场馆类建设项目,对于公司市场开拓、业务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包括档案馆、市民服务中心、资源交易中心、汽车文化广场等板块,建成后,不仅能满足广大市民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还能进一步完善核心城市服务区功能,带动十堰西部城区的发展。
  自中标之日起,项目就得到了属地政府、公司的高度重视。湖北公司积极响应,班子成员深入现场考察调研,排查剖析现场存在的难点问题,多次组织研究讨论,制定施工方案,选派施工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出众的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为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做好充分准备。“这是责任,更是使命,项目团队需齐心协力,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十九冶大型场馆新标杆……”湖北公司领导多次强调。从机关到项目,全体人员都将确保“湖北省标准化示范工地”“湖北省结构优质工程”“十堰市结构优质工程及标准化示范工地”等省市荣誉作为项目创优目标。
  谋定而动 攻克“地质”拦路虎
  项目团队进场后,通过对工程的自然条件、地质结构、合同要求、施工安排进行评估分析,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后发现,光是平整土地这一项,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管理人员心上。
  破题之道,没有捷径。项目部积极组织勘察单位进行场地详勘,同时与设计单位建立高效的交流深化机制,从专业角度提出上百条图纸答疑项,将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经实地勘测,项目施工现场下挖70厘米就是岩石层,岩石区域占总施工面积的50%。而基坑设计深达9.85米,属于深基坑作业。项目部考虑凿岩机作业时间长、效率低、费用大,排除了使用机械破岩机开挖方案,采取爆破施工方案。
  然而,爆破区环境复杂,300米范围内有铁路、高压线,东边有东风越野汽车厂,同时还有两条市政主干道,有热力管道、学校。为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项目部选择深基坑浅层松动控制爆破技术,爆破时采用深孔及浅孔台阶爆破技术施工,分片分区进行,爆破一次可推进50米,深度不超过6米,爆破时时刻监测周边沉降及位移,根据周边工地的施工情况,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控制单响起爆药量,采用无飞石控制爆破施工技术,减少震害。经过多次爆破,最终实现39万立方米强风化岩区域爆破。
  正是得益于前期严谨细致的统筹安排,项目建设过程中避免了诸多不必要的返工,节省工期近一个月。
  闯关破题 力促项目提质提效
  作为大型场馆类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该项目涵盖设计、概算、建筑结构、钢结构、电气、水暖、幕墙、精装修、室外配套、灯光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的细微变化便会造成其他专业的联动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协同显得十分关键。加之,来自政府、业主等单位对场馆需求所作的调整变化,导致项目图纸频繁变更,这给进场施工带来了一定阻力。
  为此,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将施工现场划分为三个标段。大家分工负责,深入现场了解实际需求,实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各标段比拼竞争,你追我赶,逐步形成了“技术先行、施工主导、质量控制、安全保证”的高效协作管理模式。
  项目的玻璃幕墙工程,分为3个板块3种设计风格,体现了市民服务、档案馆、办公会议功能区分,面积达5.3万平方米,装修后的单栋建筑铝板和玻璃色调统一、外观简约大气。从远处望去,整个建筑楼身60%被玻璃覆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尽显优雅的建筑视觉感,俨然成为了靓丽的十堰新地标。过程中,为确保大体量玻璃吊装一次成优,项目团队根据安装精度、美观程度等要素,提前模拟安装过程,还成立了幕墙施工攻关课题组,运用BIM技术排版与现场实测放样相结合的方式,消除幕墙施工的渗漏点。
  大型钢结构的安装是项目面临的最后一项技术难题。横跨在场馆之间的钢结构连廊,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场馆连接在了一起,连廊共有6个,分为4个小连廊,2个大连廊。每个大连廊分三片桁架吊装,每片桁架全长41.15米,上下弦高度5.75米,重约21.6吨,吊装高度32米,吊装半径30米。如何将安装精度控制好?各构件受力不均,如何控制好吊装时的重心?一系列问题摆在项目团队面前。考虑到现场环境复杂、吊装空间狭窄,项目团队采用两台220吨吊车一同起吊,并不断完善钢连廊吊装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最终在21天内安全高效完成了所有连廊的吊装。
  善于斗争 书写项目“重生”之旅
  2018年12月,十堰项目正式开工,2019年4月完成基坑爆破,2019年6月开始桩基施工,2020年6月实现主体框架结构封顶,此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事态严重,加之业主单位资金等多重因素制约,项目进入停工缓建状态。
  “本以为是一次短期的停工,没想到一停便是两年”。从开工到完工一直坚守在项目上的李永杰满是感叹的说道。
  留守初期,项目部人员松散懈怠,项目部充斥着低沉萎靡的气氛,如何凝心聚力,提高项目部留守人员的精气神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执行经理李炳强以身作则,在十堰项目停工缓建期间,白天频繁奔波于公司、项目工地、政府部门、业主单位之间,晚上学习了解国家政策、规避风险,不断与各方博弈,抓住一切机会推动项目复工复产。在李炳强的带领下,项目留守人员一扫往日阴霾,恢复了斗志,积极准备复工复产资料。皇天不负有心人,2022年6月15日,十堰项目复工通知令正式下达,项目所有人欢呼雀跃,争相庆贺。此后的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工人数量不断上升,项目部管理人员也由留守的5人增至13人,为项目加速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誉创效 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项目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就以“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为目标,以质量管控为中心,以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为抓手,创建品质工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终有回报。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发表科技论文五篇,完成发明专利两个、实用新型专利一个、企业级工法一个,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受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十堰电视台、十堰晚报等主流媒体接连报道,在档案馆新馆交付工作中,赢得省、市档案主管部门及区直相关部门的认可,收获张湾区档案馆感谢信,信中对项目部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负责、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表示了高度赞扬。该项目还相继获评十堰市结构优质工程、十堰市及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一星项目、十堰市第一批“无疫工地”和首批“标化安薪工地项目”称号。
  一句句肯定、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披星戴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如今,十堰项目正式步入竣工验收倒计时,青山绿水新地标已然成型,十九冶的建设团队将继续以终为始,恪守初心,牢记使命,精心打造精品工程、标杆工程、放心工程,向十堰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