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攀枝花市第八届劳动模范颁奖晚会上,有一位建筑工程师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上了颁奖舞台,他就是中国十九冶印度尼西亚OBI岛镍铁项目经理朱志兵。
朱志兵曾就读于安徽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2001年毕业,就来到了中国十九冶南京分公司,成为了“西部铁军”的一员,一干就是十几个年头。他先后参建了酒钢、唐钢、日钢、芜湖新兴铸管厂等三十多个冶金项目,成绩斐然,其中芜湖新兴铸管厂项目成为后来打开印尼市场的关键钥匙。
2012年,由朱志兵带领的团队仅用六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了芜湖新兴铸管厂新建1号高炉项目,创造了“不可能的神话”,该工程成功获得了全国冶金工程用户满意奖,而业主方正是印尼OBI岛镍铁项目业主——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印尼OBI岛镍铁项目是南京分公司首个独立承建的海外冶金项目。2015年6月,朱志兵踏上了前往印尼OBI岛的征途,在经历多日飞机、船舶、卡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美丽但却荒无人烟的原始小岛,仿佛来到了50多年前的攀枝花。
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
正值夏季,地处热带的OBI岛白日气温高达40多度,夜间气温也仅仅下降两三度,整个岛屿可谓一个巨大的蒸笼。在这个原始的岛屿上,几乎没有任何的基础设施,基本的饮食和住宿也无法保障,朱志兵只能带领项目部员工先行寄住在业主提供的简易板房里。每个简易板房大小不过20平方米,却挤满了8个人,闷热的夜晚根本无法入眠。
吃更是难题,印尼本地的菜肴大多以咖喱为主,分量又少,朱志兵和项目部员工刚来的两个月常常饿肚子,去附近的农户家里购买食物,也只能买到一些大米、南瓜和包菜。那时,板房旁边一面被熏得黑黝黝的墙壁下,经常放着三口用铁架子支起来的大锅,一口用来煮稀饭,一口用来炒包菜,一口用来烧南瓜,这三种食物几乎成为了当时唯一的选择。
睡不好、吃不饱、蚊虫叮咬、肠胃不适,在这种异国他乡的环境里,看着项目部员工一个个精神萎靡、脸色蜡黄的样子,朱志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食宿问题。
在安排好身体不适的员工后,朱志兵亲自带领几个年轻小伙子去附近村民家询问哪里可以买到蔬菜、猪肉等食品,地形崎岖,多是土路、山坡,村民家之间也相距甚远,夜晚没有路灯,只能选择白天去,常常去一家就要走上大半天,太阳火辣辣地直射,裸露的皮肤早已晒得通红,有几次翻山越岭地好不容易走到村民家,却发现家中无人,只能折返或去下一家,等晚上回到板房里,才突然感觉到脚上针扎般的疼,原来磨出的水泡都已经挤破了。朱志兵心疼几个年轻人,每次出去都尽量换人带,但自己必须要亲自去,“这些年轻人还小,又是第一次来国外,不跟着不放心啊”。找到食物采购点后,朱志兵又带领员工把从雅加达运输来的铁板、支架等物资从岸边搬到岛上。因为营地建在山坡顶上,又没有现成的道路,只能采取人拉肩扛的方式,一次次来回搬运,从岛上到岸边,都走出了一条磨平的道路。就像这样,朱志兵亲自带领着项目部的员工一次次奔波在食堂搭建、物资运输、大临建设中,身先士卒,站在一线,用“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三线精神,努力克服了项目开工前一个又一个困难。
一座钢城拔起来
2016年3月21日,烈日高阳,一个背上衣服已经湿了一大片的身影正在绿色的筒体前大声地指挥着,这一天是印尼OBI岛镍铁项目最重单体设备——1号干燥窑筒体安装就位的日子,而这个身影已经在筒体安装项目现场足足呆了6天,这6天,除了每天两三个小时的睡眠,剩下的时间都在现场,晚上紧盯筒体焊接质量,白天指挥安全吊装,这个身影就是朱志兵。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理工科出生的朱志兵做事很有计划性,项目开工伊始,就依据施工图纸和现场状况等实际将施工的大节点化成一个个小节点,力保每个小节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就是他最重要的任务。海外项目七分算,三分干,因为物资采购周期长、交通运输不便、人员上岛困难,现场机具不足,如果做不好过程管控和前期策划,项目工期肯定无法保证,用他的话来说:“把每一个小节点保住了,大节点完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按时完成每一个小节点,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夜晚,从远远的山坡望去,那一排板房里总有一点光芒在闪烁,光芒来源就是朱志兵的房间。夜晚燥热,回到板房的朱志兵都是赶忙拿盆从楼下接水洗个脸,对他来说,洗脸不是准备休息,而是抖擞精神,准备继续工作,在昏黄的灯光下,朱志兵摊开图纸,仔细研究后天施工部分大概需要哪些机具和物资,然后把思路详细地写在笔记本上。第二天,在处理完需要签字盖章的各种手续后,朱志兵就连忙赶到项目现场。整个项目现场很大,但是朱志兵力求每一处施工地点都要走到,通过亲自去问,去看,去摸,确保施工现场了然于心。晚上,在每日召开的物资、机具协调专题会上,朱志兵就当天项目物资、机具使用的实际情况以及第二天的计划思路向大家通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想法,然后综合分析,拍板定下第二天的工作方案。“项目工期那么紧,时间每一分都耽误不得,必须要提前想好思路,能让员工及时提出意见,才好快速做出决定”,每一次高效的协调会都承载一夜不眠的辛劳。但总有物资、机具跟不上,进度滞后的情况出现,怎么办?拼抢工期,昼夜轮转,朱志兵从来都是站在项目施工一线,施工人员到几点,他就到几点,拼抢几天,就呆在现场几天,“一定要盯死在现场,有问题才可以赶快解决,必须不惜一切完成节点”。就这样,2016年3月21日,在经历6天昼夜不息的拼抢后,干燥窑筒体安装顺利就位,同年5月11日,1号矿热炉封顶;9月3日,进入全线联动试车阶段;10月29日2号线正式投产。朱志兵带领的团队仅用了12个月就建成了印尼OBI岛两条矿热炉镍铁生产线,在“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书写了“中国速度”,履行了“西部铁军,业主放心”的庄重誓言,一座钢城在他们的努力下拔地而起。
远离故土,无私奉献
自2015年6月前往印尼后,朱志兵就很少能够回家了,呆在岛上最长的时间有8个月之久。他和妻子形成了一种不会明说的默契:他不讲工作的困难,她不讲生活的辛酸。有一次,因家中漏水,几次找维修师傅都查不到原因,朱志兵的妻子就只能自己拿水泥简单涂抹了一下墙角的缝隙。朱志兵回来后看到涂抹的痕迹还问“哪里请来的师傅,这手艺可不行”,妻子笑笑说:“就是我这个手艺不行的师傅摸的”,朱志兵顿时难以言喻心中的感受。
朱志兵的儿子现在已经读小学五年级了,之前,他从印尼回家给儿子带了一些贝壳海螺,他没想到儿子就写了一篇关于海螺的作文,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忍不住把大海螺放在嘴边,轻轻地吹了一下,‘呜耶……’声音唯美悠长,‘海的声音’把我的思绪带到了远方,我想,爸爸这时一定能听到我吹海螺的声音,收到我对他的思念和祝福。”
常年在海外无法归家,朱志兵心里一直存在对妻子和孩子的愧疚,但为了“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为了“西部铁军,业主放心”的承诺,他只能选择远离故土,砥砺前行。
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朱志兵将青春和热血洒在印度尼西亚OBI岛这个曾经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拔地而起的镍铁钢城见证了他的辛劳与担当。
朱志兵,虽不是攀枝花人,却有着攀枝花的“魂”,他,就是“一带一路”上攀枝花精神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