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甘为使命付韶光

来源:□ 王力伟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7日 A+ A A-

海通沟,一个陌生的地名,地处西藏昌都地区318线附近,距离西藏芒康县城二十五公里。这里地处高原,环境恶劣,11月的最高温度只有10度,晚上低至零下12度。凛冽的寒风时常吹过,尽管这里的冬天让人感到寒冷,但因为中国十九冶海通水泥生产线工程在此处,“西部铁军”的热情让海通沟温暖了起来。一队队铁军战士奔波在山谷的每一处,一幢幢美丽的建筑拔地而起,让整个海通沟显得热闹非凡。吴秀海就是这群铁军中的一员,坚守在高原的施工现场。

吴秀海是一个在十九冶工作三十年的老员工,现场管理经验特别丰富。他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有担当,敢打敢拼,项目上的同事都对他赞不绝口。吴秀海本来在湖北武汉的项目干得很出色,今年8月,当原来项目的经理给他说西藏芒康项目土建施工遇到困难,需要一个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老员工的时候,吴秀海二话没说,第二天收拾东西便出发了,花费3天时间跨越千里来到芒康项目部。

在芒康项目,吴秀海负责土建工作,具体包括中央控制室、石灰石预均化及输送、水泥库和生料辊压等。虽然任务量很大,参与作业队多,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他来说却是驾轻就熟。他每日总是最早赶到施工现场,指导分包队伍施工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把控施工质量,每一个节点都要仔细检查。当施工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扑现场,用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管理能力解决问题。

在中央控制室修建的过程中,施工队面临脚手架扣架、钢管严重紧缺的困难,而且受限于糟糕的交通状况,短期内很难将这些施工材料运过来。吴秀海根据厂区的钢管、扣件的使用情况,发现有作业队的脚手架材料有不少空余。于是,他积极地协调、沟通,最终借到了施工材料,避免了窝工情况的发生,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吴秀海还管理着项目机械设备的调动。芒康项目因为厂区面积很大,纵深1.5公里,分包队伍众多,机械设备管理难度也因此增加。吴秀海并没有着急去指挥和调度机械设备,他先找到挖掘机和装载机的操作师傅,对3台挖掘机和2台装载机的性能进行了解。另一边,他积极熟悉分包的施工情况,了解各个作业队的需求,排列轻重缓急。通过这两方面的调研,他根据现场实际状况来编制机械设备的需求计划,保证厂区施工的机械使用。在他的安排下,机械设备总能在第一时间到达作业现场,大大加快了项目的施工进度。

吴秀海为人和善,乐于助人,项目部人员遇到困难,他总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也因此他获得同事们的一致好评。邵海洋是今年7月入职的大学生,项目领导安排他到吴秀海的身边,既是为了让他学到更多知识和经验,也是为了缓解吴秀海的工作压力。

最近,邵海洋有大量的工程算量工作,还要抽出时间去现场管理施工,忙得都头晕眼花。吴秀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小胖儿,这几天你就在办公室专攻算量吧,厂区事情有我呢,不用担心!”就这样,吴秀海早早地到施工现场,接过邵海洋的担子,扛起两个人的工作,没有半点抱怨。下班后,吴秀海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正在算量的邵海洋,讲述这一天的施工情况和关键施工点。邵海洋也因此一直跟进着整个项目的进度,没有中断自己对施工的学习。看到自己带的徒弟越来越熟练算量工作,吴秀海很是欣慰,感到这些天的辛苦是值得的。

三十年的风雨兼程,吴秀海甘为使命付韶光。有责任,有担当,冲锋在前,他用无悔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优秀党员的先锋表率;不懈怠,不耽误,恪尽职守,他用汗水展示了铁军战士的风采。正如他所说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能够参与芒康项目的建设,是我最骄傲的也是最开心的。”吴秀海将自己的人生和中冶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西部铁军”的辉煌添砖加瓦,如一座高耸的灯塔指引着后辈前进的方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