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冶——“西部铁军”,一支敢打硬仗的劲旅,一支屡建奇功的雄师,一代开创中国冶金工业现代化的光荣先驱,一群披坚执锐、自强不息的无畏战将。在它麾下,奋战着一支同样光荣而卓越的教育团队——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
凤凰涅槃篇
1953年9月,在湖北黄石,长江之滨,一所由华中钢铁公司开办的大冶技校正式成立。天高云淡,楚水苍茫。六十年风云变幻,当年的大冶技校历经沧桑,为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几经迁徙,几易校名,1968年随三线建设大军从湖北黄石西迁攀西,隶属于“西部铁军”——中国十九冶麾下。
十九冶技校座落在被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誉为“这里得天独厚”的中国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攀枝花市,近半个世纪以来,“西部铁军”在这里创下了辉煌的业绩,谱写了华美的篇章。
经历了火热年华,屡建功勋的十九冶人,在20世纪后期,随着攀钢二期工程的结束,市场大幅萎缩,步入了艰难迷茫时期。十九冶技校这所攀枝花最早创办的企业技校,也风雨飘摇,折戟沉沙,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临整合分流,濒临关闭的困境。2004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临危受命,勇挑大梁,面对机遇与挑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寻找市场办学的真谛,确立了“经营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质量为根本,以管理为保障,以创新促发展”,带领学校走上了一条依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振兴之路。承载着田野董事长率先提出创建“技师学院”的宏伟目标,十九冶技校人一路披荆斩棘,奋发图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集技校、中专、成人大专、职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今天的十九冶技校办学步入了传承与创新的综合发展良性轨道,以焊、铆、电、钳为品牌,引领汽修、钒钛等15个专业同步发展,生源稳定,在校学生4000余人,成为一所声名远播的市场机制灵活、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效益良好、“技术人才辈出”的职业技术学校。
特色育人篇
春华秋实,玉汝于成。学校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艰苦探索,锐意改革,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五个育人”使学校近年来在全国中职学校中独树一帜,声名远扬。
一是技能大赛育人。十九冶技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将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校园文化,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给师生搭建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平台,取得丰硕成果。2011年,以十九冶技校教师周树春为总教练、学生赵炜为预备选手的中国焊接代表队出征英国,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银奖,实现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奖牌零的突破。2013年,以十九冶技校王晨宇、庄学宇等4名学生为选手,周树春、刘定律2名教师为总教练的中国焊接代表队和建筑金属加工代表队出征德国,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均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王晨宇、庄学宇获“全国技术能手”并晋升技师,创下了在校学生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和技师的奇迹。
二是科技创新育人。十九冶技校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竞争力,教师著书立说、科技创新频结硕果,先后编写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等7部教材在全国出版发行,申报了“滚珠滚压刀”、“快速夹卸装置”等8项国家专利,学生参加攀枝花市创业设计大赛获得第一名。科技创新能力走在了中职学校前列。
三是教学改革育人。按照“重实践、重技能、高标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十九冶技校建立了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体的“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办学发展新模式,构筑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构建了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教学改革的深化,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优秀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校园文化育人。为增强学校凝聚力,引领师生价值取向,学校形成了以“一网一刊一册一报”作为文化交流传承的载体,“校园网”更新学校各种信息,校报《和声》倾诉莘莘学子的杏坛心语,校刊《育才》记录教师吐故纳新的思索,画册《脊梁》承载学校的办学硕果。作为师生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校园定期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各种比赛、演讲、运动会、晚会等丰富多彩,军乐团、古筝队、武术队、模特队等一应俱全……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了教学相长。
五是优质培训育人。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培训市场,培训综合实力引领攀西。其中,既有高技术含量的尖端培训,如长输管道焊接培训、铝焊接培训;又有引领地方的特色培训,如创业培训、九大员培训;更有“中冶集团高级技师培训基地”、“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攀枝花市外派劳务培训中心”等攀西地区唯一的培训资质,年培训量6000余人次。通过优质培训,有效提高了参培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企合作篇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彼邻”。校企合作是我校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力。2008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彻底改变过去停留在派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就业的初级阶段。在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上,遵循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方针,与国有大型企业中国十九冶集团、上海宝冶集团、攀钢集团、中集集团等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培养、引企进校、校企共建等形式多样的深度校企合作,提高了办学水平,推动了学校发展。
校企合作共同承办国家级技能大赛。十九冶技校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与中国十九冶一起成功承办了全国砌筑工技能大赛和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大赛。大赛组织周密,服务周到,得到了国家人社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状元360”专程来校拍摄专题片。两次大赛的承办不仅为该校争取到2000多万元资金,大大改善了软、硬件办学实力,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焊培中心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铆工放样教学平台,也使学校名声大噪,发展向前推进了8年。
校企合作共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在带徒传技、技术攻关、服务一线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2012年,十九冶技校与中国十九冶共同创建了国家级“周树春技能大师工作室”,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培养高精尖技能人才方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国技术能手”和高级技师。在技术攻关方面,工作室先后掌握了铝焊接等12种国际国内的前沿焊接技术,提炼总结出13种焊接操作方法,申报了3项国家专利。由于成绩突出,工作室领衔人周树春荣获“中华技能大奖”,成为享誉全国的“工人院士”。
校企合作成立工程突击队服务施工生产。为帮助企业解决急、难、险、重的工程任务,服务生产一线,2013年1月,十九冶技校与中国十九冶共同组建了“西部铁军—周树春焊接工程队”,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攻坚克难为己任,以铸就品牌为目标。工程队队员实行严格选拔制度,均是“全国技术能手”和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人员。工程突击队成立后,已先后参与成都东二环高架桥、孟加拉国以及防城港越南台塑工程的焊接突击任务,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扬,展示了“西部铁军”风采,推动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承载希望篇
岁月悠悠,硕果累累。六十年的耕耘,三万余名莘莘学子从这里起步,扎根生产一线,服务工业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精英。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十九冶技校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攀枝花市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
阳光雨露,硕果飘香。近十年来,十九冶技校的建设和发展凝聚了各级领导和海外友人的关心与帮助。世界技能大赛首席专家约翰、保罗等国际友人来校参观交流指导;国家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丹、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中国十九冶董事长田野等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该校师生先后受到中冶集团总经理国文清,原四川省人社厅厅长叶壮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勉励。突出的办学成就使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四川日报、攀枝花日报、晚报、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争相来校报道。
六十年栉风沐雨,砥砺歌行;一甲子岁月轮回,薪火传承。昨天,十九冶技校这座“西部铁军”的“黄埔军校”,卧薪尝胆,筚路蓝缕,在不断进取的征途上,高歌猛进;今天,十九冶技校满载社会的关爱和厚望,高举铁军的大旗,铸造铁军的脊梁,成就铁军的辉煌!明天,十九冶技校还将豪情满怀,锐意攀登,向着技师学院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用强校梦去助推“中国梦”十九冶篇章,书写“西部铁军”职教人崭新的篇章!
中国十九冶董事长田野等领导接见载誉归来的十九冶技校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和教练
原大冶技校部分教师合影
1972年德昌护士班上体育课
“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奔赴孟加拉前合影
十九冶高级技校领导班子
庆祝建党90周年教师大合唱
现代化的实训大楼
塑胶运动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