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从攀枝花到南京,一江维系,千山阻隔。在这条横贯中国的大动脉上,中国十九冶人的步履铿锵豪迈,中国十九冶人的手笔大气磅礴:“微雕钢城”、巫山神韵、武钢一米七、金陵姊妹花。今天,与攀钢、重钢、武钢、南钢遥相呼应,在位于长江之滨的六朝古都南京,矗立起一座新的冶金建设行业标杆:梅钢四号焦炉。
2010年3月12日,由中国十九冶承建的我国最新研发设计的第一座新型7米焦炉——宝钢集团梅钢4号焦炉正式投产。3月18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创造了投产6天即达产的骄人业绩。
“把梅钢四号焦炉建成宝钢的样板工程!”创标化工地,建样板工程,中国十九冶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
宝钢集团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西南郊的雨花台区,北临长江黄金水道,东靠宁马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三桥和宁芜铁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由中国十九冶承建的梅钢炼焦二期工程为两座新建60孔JNX3-70-1型焦炉,即梅钢三号和四号焦炉,年产冶金焦炭150万吨。中国十九冶于2009年3月9日中标该工程,合同工期455天。工程建设包括备煤车间、炼焦车间、筛焦工段的生产设施以及与其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作为梅钢“十一五”规划二期项目中第一个实施的项目,它的开工,标志着梅钢项目建设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的建成投产,将带来梅钢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大幅提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显著增长。
晚春时节,几丝细雨飘落在由中国十九冶精心施工的国内第一座新型7米焦炉上空,仿佛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甫入厂区,顺着驾驶员师傅手指的方向,一座由厂房、外部管网、高耸构筑物组成的建筑群落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中国十九冶梅钢炼焦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谁说“人间四月芳菲尽”?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斗艳,没有扬尘,材料堆放错落有致,这些都是在工业建筑中颇为少见的,让人耳目一新。进入中国十九冶梅钢项目部所在地,仿佛四月芳菲齐聚于此,白的耀眼,绿的醒目,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整洁的路面、干净的板房、文明的标识、畅通的排水系统、停放有序的车辆,这哪里是工地,倒有点像个小公园。项目部副经理包景新介绍说:“梅钢二期工程是宝钢的样板工程,也是一个环保型项目。作为体现环保节约理念的窗口,项目部办公区域的建设尤为重要。”栽树种花是为了搞好绿化,勤扫常洗是要保持清洁,项目部的厕所规划合理,带冲淋和化粪设施,污水经处理后统一排放,临时搭建的板房可重复利用,办公用具使用节约型材料,工地上的边角余料大量回收,杜绝了铺张浪费。
既然定位为宝钢的样板工程,那么标准化工地和规范化作业必不可免。在已竣工投产的梅钢四号焦炉现场,我们看到施工人员牢固树立起了田野董事长提出的“环保型”施工理念,三四名头戴“中国十九冶”安全帽的工人仍在耐心细致地清扫着现场环境,十九冶人在此奋战11个月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面积超过十平方米的吸烟室、饮水点坐落于厂房入口处,里面的板凳、水桶等一应俱全,让人仿佛回到了施工高潮时期工人们在此吸烟喝水休息时的场景,两个安置点虽小,意义却大,工地上没有了吸流烟、乱倒水的现象,文明形象提升,消防压力骤减,而对工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不言自明。厂房内设有工具房,各式工具摆放有序,灭火器、消防水带等消防设备齐全,安全标识和警示语格外醒目,施工现场主要交通路口还设有洗车台。
梅钢四号焦炉项目部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安全管理活动,前期施工方案策划、总平面布置策划、技术交底、过程的管控和奖惩做到了量化和细化,达到了规范化施工要求。在质量方面,项目部严格实施自检、互检和专检的“三检制”,动态分析过程的质量波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比如开展耐材砌筑QC质量管理活动,开展流动红旗竞赛,确保每天砌筑合格率100%;结合工期、质量、文明施工等要求,采用“行为科学”管理模式,对每个阶段每个重点子项的施工进行赏罚分明的奖惩兑现;技术交底彻底,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认真查找事故隐患,防微杜渐,在每周例会上还要对阶段性工作进行点评和总结。在安全方面,强调文明施工,进场前对员工进行三级(班组、作业队、项目部)教育并考核,通过考核者方能取证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坚持标准化作业,高空有安全网、生命绳,作业人员配备双背双挂安全带,用电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管理制度,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设置操作规程;每周一召开安全交底会,作定期考核和安全事故处置通报;坚持区域管理,现场标识、基坑维护、安全栏杆等设置跟施工同步。
标准化工地,规范化作业,中国十九冶梅钢项目部给业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0年3月12日,梅钢炼焦二期工程四号焦炉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实现了签定合同之初,梅钢公司提出的要建设成宝钢集团样板工程的要求,也实现了开工之初“工期承诺、质量承诺、安全施工承诺、文明施工承诺、消防承诺、施工服务承诺”六大承诺。鉴于此,梅钢公司号召所有建设单位以中国十九冶为榜样,以梅钢四号焦炉项目为样板,开创梅钢建设史上新的篇章。梅钢公司总经理刘代德不吝溢美之辞,称赞中国十九冶不愧为“西部铁军”,对四号焦炉项目建设给予了“梅钢建设史上最好的一个项目”的高度评价,梅钢扩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技改部部长杨为平更是发出由衷赞叹:“梅钢四号焦炉是第一个让基本建设系统扬眉吐气的工程!”
宝钢,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要建成宝钢的样板工程,使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只有创新,必须创新,创新贯穿于管理和施工的始末。
梅钢四号焦炉为中冶焦耐最新研发设计的新型7米大型焦炉,年产冶金焦炭75万吨。新一代7米焦炉与上一代相比增加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元素,一是该炉型为中国第一个全新版设计,是本级别中最大的焦炉,其炭化室宽度大于500mm;二是高炉煤气采用三段加热方式,除燃烧室底设空煤气出口外,在燃烧室隔墙上做砖煤气道,又设置了两段空煤气出口;三是配套采用了大连重工的最新专利——大型7米推焦车(带除尘装置)等机械。
“大项目出大成果。”这是中国十九冶董事长田野对梅钢二期工程项目部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的的殷切期望。作为国际一流、国内首座宽炭化室大容积多段加热式焦炉,梅钢四号焦炉以其技术上的特殊性与田野董事长的思路不谋而合。
创新意识深深扎根于中国十九冶人的脑海,在梅钢这座以花命名的钢厂,中国十九冶人仿佛来到英雄用武之地,各项创新技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梅花开”。目前,《护炉铁件等焦炉本体设备快速安装工法》和《宽炭化室大容积多段加热式焦炉耐材砌筑工法》正在申报省部级工法,《后浇带预留方法》等十多项专利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梅钢四号焦炉正在申报“四川省标准化文明工地”,同时也在做申报国家鲁班奖的准备。
以工艺为核心,以工程为对象,十九冶人集思广益,在困难面前以创新作为突破口。典型的例子的是混凝土后浇带的留设处理工艺,项目部采用密目钢丝网外层包裹的方法取代了以往先支模再浇注的施工方式,达到了接缝严密,节约成本的良好效果。与此相同,烟道耐材砌筑的施工工艺也包含了价值工程分析原理,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解决施工成本问题。
“郑洪和陈福友在上面。”项目安全员在四号焦炉145m钢筋混凝土烟囱进口处满意的查看着工作牌,这是烟囱作业队针对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借鉴煤矿下井施工挂牌的一种新颖方式,让每一位作业人员在上塔前把牌子挂在入口处,以此随时监控烟囱上的状况。这项作业、管理工法被梅钢评为标准工法,在所有工程中大力推广。四号焦炉145m钢筋混凝土烟囱也因速度快,外观美,被称为“精品绣花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难题。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规定:现场浇筑的最小边尺寸为1—3m且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水化热引起的温差超过25℃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的传热性能差,结构内部热量不易散发,形成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发生应变,产生裂缝,对后期强度造成明显损失。根据设计,梅钢四号焦炉基础底板厚1.2米,两端抵抗墙厚1.7米,是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为了解决温差不易控制的难题,项目部在施工前,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进行了深入研究,浇注过程中在不同区域设置测温点,监控温度,对如何下灰、下几个点等浇注程序和时间都事前做好工艺方案,同时优化施工网络技术,对每一阶段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顺利地解决了浇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温差的影响不仅存在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中,也存在于测量控制上。南京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季温度最高可达40多度,对工程测量放线产生了极大影响。在焦炉本体下喷管安装中,项目工程部副部长张春雷就发现,下喷管固定架的两端在高温中会因膨胀造成10mm的测量误差,由此将导致4491根高精度的下喷管、测温管和清扫管产生位移,后果不堪设想。张春雷根据反复实验,以早、晚温度较低时放线值为准,同时将线架独立分段测量,最后将误差控制在2mm以内,达到了误差不超过3mm的施工要求。
梅钢四号焦炉为中国焦炉建设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其不仅具有设计创新、设备制造创新、施工工艺创新、施工管理创新等特点,而且具有结构严密、加热均匀、热供效率高、投资省、寿命长等优点,还完全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该焦炉投产6天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项目无整改尾项,投产后无烟、无尘、无味,多项指标达到“绿色环保”要求,中国十九冶将国内首座新型7米焦炉的设计理念变成了城市的雕塑。
建成宝钢的样板工程,不仅要新,要好,还要快!
中国十九冶梅钢炼焦二期工程于2009年3月28日开工,工程分三个区域施工,第一个区域为:四号炉本体、端台、推焦机轨道、煤塔、烟道、烟囱基础、除尘地面站。这个区域中心工作是保证四号焦炉在2009年7月份开始耐材砌筑,结果在7月5日提前15天实现节点。第二个区域为:焦台、粉焦沉淀池、熄焦塔、迁车台、熄焦车轨道,于9月份全部结束。第三个区域为:出焦系统转运站通廊、备煤系统转运站通廊、外线管道、地下给排水管网,10月份全部施工结束。
梅钢四号焦炉施工工期一提再提,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项目部称之为“梅花三弄”。梅钢炼焦二期工程合同工期为2009年3月28日—2010年6月28日,开工后梅钢公司将工期调整为2010年4月28日投产,2009年9月初再次调整为具有挑战性的目标:2010年3月28日四号焦炉投产出焦。2010年3月12日,中国十九冶在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上,实现了更为惊人的壮举:梅钢四号焦炉再次提前16天正式投产!仅用时11个半月,总工期提前108天,中国十九冶创造了“梅钢速度”!四号焦炉的投产,将使梅钢外购焦炭量大幅减少,为梅钢公司节约成本1.6亿元!
梅钢炼焦二期工程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宽碳化室焦炉,中国十九冶用最短的施工时间,最完善的施工管理,建成了梅钢四号焦炉,达产时间也最快,是梅钢公司评价最好的一个工程。3月18日,梅钢公司向中国十九冶发来了工程回访记录:“为积极支持梅钢生产需要,四号焦炉工期一提再提,中国十九冶梅钢项目部积极响应,组织拼抢,出色地完成了3.12投产目标。”
“四号焦炉建设凝聚着中国十九冶优秀的组织和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是工程回访单上业主的评语。四号焦炉的顺利投产离不开中国十九冶董事长田野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为工程建设殚精竭虑的建设者:王进、张硼、包景新、林国强、谢德斌、余江利、蒋能理、易高文、张永生、张春雷、郝苗苗……他们是一个包容和谐的团队,是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市场的滚动开发需要品牌支撑,品牌的塑造需要一连串的业绩。梅钢四号焦炉工程是“西部铁军”品牌再一次大放光彩的助燃剂,点燃了中国十九冶在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人才建设等多方面的火炬,也为其他项目争创标化工地、样板工程增添了温度,烘托出将一把米做成一锅香气腾腾的热饭的美好前景。
梅钢炼焦二期工程四号焦炉已经提前投产,三号焦炉也在顺利推进,但是中国十九冶从未卸下肩上的担子,为梅钢建设更多样板工程,这是中国十九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诚信的体现。
夜幕四合,万家灯火。夜空繁星点点,厂区光亮如昼,二者交相辉映,宛如天女散花,编织出如梦如幻的诗情画意,寄托着梅钢人的期盼,装点着十九冶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