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前行春满园
——中冶实久2009年发展走笔
□本网记者 王维/文 吴治宏 田和平/图
2009,岁月年轮,风风火火,隆隆滚过。
2009,中冶实久,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2009,中冶实久不畏金融危机刺骨的“严寒”,紧紧围绕“调整结构,保持规模,科技创新,精细管理,科学发展”的主题,挑战中抓机遇,难题中求突破,风险中渡难关,破冰踏雪,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在建设“实力实久、魅力实久”的发展进程中,迎来满园春色,抒写绚丽篇章。
科学发展观指引前进航程
当刚刚遭受地震创伤的中冶实久人,满怀希望地进入2009年时,迎接他们的却是高深莫测的经济“寒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巨变,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企业发展危机四伏。久经磨砺的中冶实久人明白,只有坚定信心,统一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找到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学习是思想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2009.3.14,成都,一场轰轰烈烈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拉开序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按照中央“党员受教育,科学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中冶实久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确立了建设“实力实久、魅力实久”的发展目标,通过认真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对近年来实施的大营销战略、“西部铁军”品牌战略、“一江八点”优势战略、“走出去”战略、产业结构转型战略、“北上东进”战略、“西部市场核心”战略等所取得的成果与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找准制约公司发展的“科技难以创新、人才难以支撑、融资难以突破、管理难以精细”的四个难点,编制了两年追赶式发展规划。
为破解“四难”,中冶实久领导班子带着问题分赴各有关单位深入调研。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提出了落实两年追赶式发展规划、化解“四难”,应搞好“七个结合”,解决“十个方面”矛盾。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冶实久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西部铁军”品牌建设研讨会、“天车工大赛”等自选动作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公司把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
成功办理1470名超龄集体企业职工及返城知青的基本养老保险,使他们晚年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和依靠。
积极推进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江北片区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了辖区环境。
修复加固“5.12”和“8.30”两次地震中的受损房屋,妥善安置都江堰钢构厂、疗养院及离退休受灾职工,都江堰实久宾馆和糖尿病专科医院重新装修营业;攀枝花6319平方米严重受损房屋经修复加固后,114户家庭安全回迁。
东风新村经济适用房、枣子坪新村经济适用房全面落成,共计容纳居民972户;郫县研发大楼270套公寓房进行销售,进一步解决和改善了公司无房户、困难户、低收入职工家庭及北上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各级领导、两级党组织共走访、慰问、帮扶困难职工家庭近300人/次,发放慰问金近20余万元。
市场开拓实现历史性突破
市场是企业竞争永恒的主题。2009年中冶实久市场营销达到69.68亿元。其中非冶金市场占59.80%;西部市场占48.61%;非EPC板块占17.90%;房建占21.35%;市政占11.46%;交通占5.27%;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有3个,多项指标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面对大幅萎缩的冶金建设市场,中冶实久采取三项措施来确保市场良性发展:一是调整市场结构,以“北上东进”为基础,抓住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实施“西部市场核心”战略;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大非冶金市场的开拓力度。
围绕三项措施,营销战线抓落实,苦拼搏,市场开拓突飞猛进:
“北上东进”三步走项目全面实现。“北上东进”的收官项目郫县研发中心、成都攀枝花大厦均已进入装修阶段,都江堰实久宾馆重新营业。
“西部市场核心”战略已经启动:郫县钢构公司生产繁忙,防城港基地建成,西昌设备结构制造基地投产,攀钢西昌项目顺利推进,灾后重建的东汽、都江堰崇义立交桥、天府大道延伸段工程、崇州、彭州安置房等建设项目倍受赞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两次来到东汽中冶实久工地,慰问看望职工,并握着董事长田野的手,勉励中冶实久员工要泰山压顶不弯腰,高速优质建成东汽工程。
冶金市场再传捷报。先后签定了梅钢炼焦二期工程、柳钢热轧板带安装工程、重钢2号剪切线工程、德钢综合技改1350立方米高炉工程等项目。
积极拓展房建、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先后签定了深圳市四季山水花园二区、深圳幸福花园、南京河西莲花村商品房工程、武汉城市快速通道等一大批大项目。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盯紧海外市场,紧跟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海外市场取得较大突破,先后中标了阿富汗艾娜克项目、埃塞俄比亚水泥厂项目、塔吉克斯坦项目、新噜尼多尼亚项目,累计市场签约达7.5亿元人民币。
科技创新引领快速发展
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是中冶实久科技创新年,制定了“以通过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验收为目标,以专利和省部级成果为突破口,以体系建设为支撑,以追赶式步伐,扎实有效,迅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晋升特级企业资质打下基础”的工作目标。7月26日,中冶实久隆重召开第一次科技大会,田野董事长提出了落实科技创新年的“三个结合”,即紧密与所承担的项目相结合,在工作中探寻技术创新、专利的突破口;紧密学习、引进与实际相结合;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相结合。
围绕总体目标和田野董事长的要求,科技创新年活动在全公司“一江八点”全面展开。
在重钢环保搬迁工程中,中冶实久面临资金紧张、工期超短、图纸晚到、天气恶劣等困难,通过积极创新、优化设计,均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料场项目通廊工程,项目部优化设计,改煤仓仓顶混凝土支架为钢结构支架,仅用20余天完成原计划2个多月的工作量,改写了一项新的冶金建设纪录。“中冶实久人让重钢感动!”重钢董事长董林高度赞扬;成功解决巴新X60长输矿浆管道下向焊技术,填补了冶建行业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利用“经纬仪测量法”一次性完成重钢高炉C1水渣脱水器安装;成功应用“变频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现场施工工法”,提前完成四川金光化工厂20万吨磷酸盐项目调试施工任务;成功运用回收废浆体再利用技术,每年减少搅拌站废浆体排放超过3000立方米……。
2009年,通过卓有成效的专利知识培训、实地指导,各种专利难题迎刃而解,员工发明创造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仅上半年,公司新增专利受理量就进入中冶集团前4名,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冶实久获得国家建设部批准,与北京首钢集团共同作为主编单位,编制国家标准《钢铁企业余能发电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填补了公司从未主编过国家级标准、规范的空白;主编、参编了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干式煤气柜安全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钢铁企业胶带机通廊设计规范》等7项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冶实久《钢制大跨度焊接H型吊车梁制作施工工法》等5项工法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和四川省建筑业协会评审为省部级工法,有20项被评审为企业级工法推广。
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持续创新能力。对照创新型企业指标要求,中冶实久从事研发工作人员为128人,为员工总人数的5.3%。采取“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全年共计培训600余人次。
建立激励机制,激活创新积极性。在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拓展资金渠道等方面,公司从各单位上报的91项立项申请中,评审通过52项课题,给予资金扶持总额度全年达到400万元,重点项目立项费用达8699万元,发放过程奖励93万余元。大大提高了员工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钻研技术、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创新提升的良好风气。
“科技创新年”结出丰硕成果。全年申请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已有7项获得授权,通过部级成果17项,其中,4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1项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李仁凤和谢斌发明的《昔格达组土岩混合填料及其应用》,田野、周军发明的《热带雨林复杂地质条件下路基施工技术研究》更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冶实久新增专利受理量已进入中冶集团前4名,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6项技术获2009 年度全国冶金建设行业专有技术项目;7项科技成果获攀枝花市科技进步奖;通过6项省部级工法,评审20项企业级工法;重点课题立项54项,获得近400万元专项资助,其中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施工新技术研发项目“工业建筑模块化陆地整体建造和装船新技术”获得国家财政部资金支持50万元;科技创新管理成果《建设“西部铁军”文化,助推企业快速发展》获中冶集团第四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2009年3月20日,中冶实久正式启动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始建立信息网络平台。11月13日,首次采用现场会议与视频会议同时进行模式,实现了成都总部与攀枝花本部、外地9个分公司的同步视频传送,中冶实久视频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11月19日,顺利通过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验收。
科技创新是建设“实力实久、魅力实久”不竭的动力,它引领着中冶实久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精细化管理铸就发展基石
精细管理是2009年中冶实久的一项中心工作。
2009年,公司进一步推进“三标一体化”体系建设,在整理重新颁布104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冶实久BT项目管理办法》等18项管理制度,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有序有效的管理体系,为企业在经济“严冬”中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财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融资难以突破”开展工作,积极探讨多渠道融资、多元化融资,推进项目融资,加强银企合作,在授信额度和授信方式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综合授信额度达47亿元;大力推进账户清理及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健全并推进资金结算管理、银行账户管理、项目资金管理、资金预算管理等管理制度;加强账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总计清理账外资金400余万元;加强财务监管,向31家分、子公司委派了25名财务总监,对30个直管项目部委派了项目部财务主管;完成16家在攀二级单位改制税务注销、税收大检查工作。
人力资源围绕 “人才难以支撑”难题开展工作。加强人才引进,引进新大学生100名,从社会招聘注册建筑师、岩土工程师等紧缺人才11名;成功举办了天车工比赛和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比赛,举办了项目总工程师培训班、班组长(工段长)培训班、长输管道焊工取证培训班,公司通过技能鉴定、岗位评价、技能竞赛、首席技师评选、中华技能大奖申报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技能工人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2009年,新增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5名、中冶集团技术能手2名、中冶实久技术能手16名,新增高级技师28人、技师146人、高级工653人,使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整个技术工人总数的70%,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更加合理、技能不断提升的技能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干部考核,新任副总以上干部36人,一批忠诚企业、能力突出、政治过硬、勇担责任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方式,加大了事前、事中审计,变事后总结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逐步由复核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其他专项审计。全年公司共完成了审计项目124项,先后指出管理问题406条,提出建议429条,查出问题资金291万元,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03万元。
施工项目管理,不断转变项目管理人员滞后的观念意识,管理层和作业层的合同关系和经济责任更加明确,运行程序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物资管理初步实现大宗材料集中采购。
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文明标化工地、“三标一体化”建设逐步规范,员工安全质量环保意识与责任感明显提高。安全质量环保管理工作稳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推进,安全质量环保事故明显下降。确保了“三标一体化”工作通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审核组验证,继续保持QMS、EMS、SMS认证证书。
争优创奖活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9年共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1项。承建的攀钢万能轧机工程荣获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武钢二硅钢扩建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攀钢新1号、2号转炉煤气柜安装工程获四川省优秀质量奖(蜀安杯);郫县钢构厂二期生产厂房工程、深圳市福龙路市政工程IV标段工程均获四川省天府杯银奖及全国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武钢三硅钢CA5、CA6机组工程和武钢2号高炉大修改造工程获湖北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奖;云南红钢1350立方米高炉工程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红钢3#高炉移地大修工程获中冶集团优质工程奖。
2009年公司还获得国家级优秀QC成果两项,省(部)级优秀QC成果15项,市级优秀QC成果4项;四川省工程建设系统质量信得过班组2个。宁波分公司的《设备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电装分公司的《酒钢干熄焦工程电气接线质量控制》均获四川省工程建设系统优秀QC成果一等奖及全国冶金施工系统QC成果二等奖;深圳分公司的《提高深圳市绿景纪元大厦劲性柱钻孔质量》、武汉分公司的《提高H型钢焊接质量》、机装分公司的《提高管道冲洗质量与速度》均获四川省工程建设系统优秀QC成果二等奖及全国冶金施工系统QC成果二等奖;昆明分公司的《提高北岛炉钢制内膜的制作与安装质量》荣获四川省工程建设系统QC成果三等奖及全国冶金建设系统QC成果二等奖;宁波分公司成都东南项目部QC小组和检修公司电气作业区QC小组分别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称号和四川省工程建设系统质量信得过班组;机装分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QC小组同时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和四川省工程建设系统质量信得过班组。
优质工程装点神州大舞台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这是中冶实久四十多年创业发展的基石。2009年,国内、国外,冶金、民建、道路、桥梁,灾后重建,西部铁军用一个个优质工程装点着神州大舞台。
东汽项目,是中冶实久“铁肩担道义,柔情显大爱”承担的国家灾后重建的重点大项目。先后承担了静子大件、铸铁和铸钢厂房的施工任务。为确保“9月30日出第一炉钢水,向国庆献礼”,参战的西部铁军将士始终牢记温总理嘱托,站在国家高度,民族的高度,发扬“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克服时间紧、人员少、任务重、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等困难,撬缝插针……放弃周末,牺牲节假日,优质高速的确保了每一个节点的实现。2009年9月25日,温家宝总理第五次来到德阳东汽新基地,在静子大件厂房车间,温总理再一次握着董事长田野的手,充满感情的说:“东汽工程建设快,质量好,你们辛苦了!”。
崇州天国村安置房工程、彭州安置房等灾后房建工程,中冶实久勇担央企责任,把灾区人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里,不图回报,顽强拼搏,受到了灾区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2009年5月,彭州市委市政府向中冶实久赠送“重振展宏图,携手胜天灾”锦旗,感谢中冶实久在灾后重建中的突出贡献。
在重钢项目,全体参战员工严格按照田野董事长提出的,树立“打破幻想、打破常规、打破界限、打破纪录”的要求,斗酷暑、保工期,在平均气温高达39摄氏度的工地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施工高潮。2号高炉近10个子项目实现“同时开工,同步推进”,各个作业队交叉作业,有时为错开各专业施工“冲突”,许多参战员工经常是中午12点钟的时候身体还紧挨在60摄氏度左右高温的钢筋、钢板上拼抢;煤气柜工程参战员工冒着高温在高空作业,哪怕是在令人“窒息”的柜子里施工,每一秒都象是在蒸“桑拿”,他们都不言苦,不言退;在5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拼抢一号煤仓混凝土浇灌,在42摄氏度的天气下焊接高空通廊。“中冶实久人让重钢感动。
在攀钢西昌二基地,铁军将士争创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为保证业主提出的抢在6月底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土石方施工节点目标,全体参战员工在项目经理谢斌的带领下,与7级以上的大风搏斗,大风呼啸着卷起的黄沙把施工现场吞没在沙尘暴之中,让在现场施工的铁军将士们睁不开眼、步履维艰,但没有一个员工退缩,叫苦喊累,渴了,喝的是夹满沙粒的水……在施工高峰时段里,平均每天完成土石方挖运回填达10万立方米……。
国外工程,只争朝夕。 2009年,中冶实久承建的巴新瑞木镍钴项目,进入非标设备和设备安装新阶段,迎来了最后的决战。为确保业主制定的6•30目标,参战的300多名西部铁军将士,远离祖国、远离亲人,克服了语言不通、环境恶劣、物资匮乏、气候条件恶劣等困难,在公司副总经理杜正华的强力组织下,团结协作,不畏艰险,连续多次掀起“战胜自我,决战60天,确保6.30目标”的施工高潮。2009年5月24日,经过长途运输和精心护送,第一台发电机组顺利到达洗矿厂自备电站。经过四天夜以继日的奋力拼抢,6台近500吨的发电机组全部吊装就位,比原计划方案整整提前8天;6月3日,作为选矿工艺流程中至关重要的设备,重25吨的选铬车间球磨机成功吊装,选铬车间主体设备全部安装完毕;6月18日,洗矿车间顺利吊装3台圆筒洗矿机。总重120吨的圆筒洗矿机是矿山区发电机组以外最重设备,也是洗矿厂最为关键的主体设备,圆筒洗矿机的吊装就位宣告矿山区大件设备全部吊装完毕;6月28日,矿山区第一年采区清表剥离达到试采条件,矿山区从建设阶段正式转入生产准备阶段;6月30日,全长66.8km,世界上最大的长输矿浆管道在历时12个月后全线贯通,一条银色长龙在巴新热带雨林中诞生并腾飞。矿浆管道贯通、洗矿选矿主体结构建成、矿山具备试采条件,西部铁军用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品质,如愿完成了“6•30”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西部铁军,祖国放心”的誓言。中冶瑞木镍钴有限公司董事长、瑞木管理公司总经理罗书动情地称赞中冶实久人:“你们是真正感动中国的人,创造了海外施工新的里程碑!”。
军歌嘹亮,战旗猎猎。2009年中冶实久还先后完成了武钢3800立方米高炉、广东河源铁矿工程、广州联众炼钢二期工程、深圳集美特钢厂房及配套工程、哈尔滨磨盘山水库输水管道、昆明螺丝湾二期钢结构、阳春新钢铁198平方米烧结机、韶钢(集团)8号高炉、重庆西部物流园项目、攀成钢转炉8万立方米煤气柜、湖南煤化一号焦炉、涟钢3200立方米高炉热风炉、鄂钢宽厚板工程、邯钢老区铁钱改造暨3200立方米高炉、攀钢新4号焦炉、江阴兴澄特钢800毫米圆坯连铸机、梅钢1、2号烧结机移地大修工程、柳钢150吨转炉、水钢6号烧结机、新疆八一钢厂干熄焦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文化建设展西部铁军风采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2009年,中冶实久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系列文化建设活动,继续推进“西部铁军”品牌建设,让“西部铁军”品牌成为“中冶”品牌的优秀子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积极推进CIS系统的规范化。2009年,中冶实久对攀枝花、成都两大生产办公基地和全国各分公司、项目部执行集团VI系统的进行了整改整合,实现了“西部铁军”所到之处皆有规范的MCC视觉识别系统;建立并试运行了由公司统一设计,易于执行的规范化的项目视觉识别系统,实现项目管理中的中冶CIS系统可复制化,确保各个项目从开工到退场,中冶品牌能完整有序的展现,实现母子文化的融合与彰显。
加强中冶核心理念的宣贯。2009年,中冶实久不再使用已沿用多年的企业精神、企业广告用语等子文化元素,大力宣讲集团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发展目标等,积极促进员工对“中冶人”这一概念的认知,将“中冶人”变成员工的一种自豪的称谓,促进中冶文化的凝聚力;清理公司旗下各分公司、子公司、项目部、服务单位等在宣传、交流中的核心理念的运用。
积极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公司在《中冶实久管理制度汇编》第一集、第二集的基础上,又编辑了《中冶实久管理制度汇编》第三集,健全和完善了市场营销、质量安全环保、技术发展、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机械设备、产业开发、房地产、纪检监察、办公室等系统、部门的规章制度,同时完善和深化了《施工项目管理实施手册》。有力的制度建设,保障了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文化氛围。
推进行为文化建设。中冶实久在努力打造“西部铁军”品牌的同时,开展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在员工队伍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铁军形象,将中冶实久“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从不言苦、从不言累、从不言退的信念植根在广大员工的心中,并通过他们的行为展现出来。如:开展的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唱红歌颂祖国”歌咏大赛;主动承担东汽重建、崇州地震安置房、崇义立交桥等灾后项目;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捐建学校、教堂,捐赠大熊猫繁育基地等,用行为文化展示了中冶实久的实力和魅力。
“西部铁军”品牌不断丰富和完善。策划召开了“西部铁军”品牌建设研讨会,总结了“西部铁军”品牌五年发展之路,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和目标;组织召开2009年新闻宣传与“双力实久”笔会,对“西部铁军”军规进行认真讨论,展示了“西部铁军”品牌的魅力。其次是通过各外部媒体宣传推介“西部铁军”品牌,如在《中国冶金报》、《四川日报》、《攀枝花日报》、《中国企业报》等媒体,围绕科学发展观和经典工程、国家级荣誉等策划宣传,联合《企业文明》举办“‘西部铁军’杯国庆60周年科学发展强企富国有奖知识大赛”等活动,宣传推广“西部铁军”品牌。
以“西部铁军”品牌为龙头,积极建设系列子品牌。“实久”系列品牌已经成熟运用的有“实久钢构”、“实久商砼”、“实久置业”三个品牌。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深得用户的认可和赞誉,品牌价值迅速提升,大大提升了中冶实久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华诞,中冶实久三周岁的生日。中冶实久开展了一系列的迎庆活动:成都大厦举办“唱红歌颂祖国”歌咏朗诵比赛,成都地区19支代表队以精心编排的节目,深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在攀单位组队参加攀枝花市“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祖国颂暨第二届厂(行)歌大赛;位于大江南北的分公司、直管项目部也纷纷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9月29日,在攀枝花电装公司球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中冶实久成立三周年”活动,职工文艺汇演更是将迎庆活动推向了高潮。来自全国各地的铁军将士带着18个精心编排的节目汇聚一堂,歌舞抒怀,诗书咏志,共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中冶实久长富久安。
2009年,中冶实久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电视专题片《西部铁军》获国务院国资委“国投杯”专题片大赛银奖,单项奖中获撰稿奖,音乐电视作品《奉献辉煌》获优秀作品奖;《建设西部铁军文化、助推企业快速发展》获攀枝花市、四川省企业现代管理优秀成果特等奖、优秀成果奖,中冶集团优秀成果二等奖;大量的新闻作品和摄影作品先后获得中国产业经济新闻奖、全国冶金协会好新闻奖、攀枝花市好新闻奖、《中国冶金报》好新闻奖及《企业文明》杂志社举办的“南桐矿业杯:国庆60周年国企风采摄影大赛”奖等。
一路风尘,一路辉煌。2009年,中冶实久在经济“严冬”中,积极开展“冬训”、“冬战”,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高度好评。公司先后获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资委、中冶集团等颁发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冶集团先进党组织”、“中冶集团‘四好’领导班子”、“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央企业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工程建设系统用户满意企业”荣誉称号;田野董事长被评为“四川省30年企业改革发展突出贡献奖”、“四川省杰出企业家”、“全国建筑业优秀企业家”。
座座奖杯,是朵朵盛开的鲜花,句句铮言,是对中冶实久的高度赞扬,它映射出中冶实久美好前景和未来,中冶实久,实久魅力,定会迎来更加绚烂的满园春色。
巴新瑞木镍钴项目
东莞长安风临公馆
防城港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通过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验收
武钢8号高炉工程
重钢2号高炉工程
职工国庆艺汇演